老師,我成了您的學妹
“我來到了夢開始的地方,走在了自己想走的路上!感謝重慶交通大學的支教老師,幫我找到了人生的航向。”這是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的2023級新生李應嬌的朋友圈動態。李應嬌是重慶交通大學2023年新入校的大學生,她曾是重慶交通大學第一屆研究生支教團支教學校的一名小學生。
505分!當得知自己在高考中獲得了好成績后,李應嬌立刻將重慶交通大學填在了第一志愿,并將喜訊與肖恒老師分享,“我終于要來到您的學校啦!希望能成為更好的自己,成為下一個您!”
李應嬌回憶說,她始終不會忘記在讀小學四年級時第一次聽到“重慶交通大學”,那種發自內心的渴望。“那時候,支教老師很關心我們,看我們回家路途遠,都是他們送我們回家。家訪時,他們給我們拍了很多照片,因為之前沒有見過智能手機,感覺一切都是那么新奇。聽肖恒老師繪聲繪色地講述著山外面的世界,我內心對重慶交通大學產生了無限的憧憬與向往。”
李應嬌回憶起在學校與肖恒一起學習生活的點滴。“一次,學校開展微心愿活動,我們都收到了跨越大山而來的重慶交通大學的禮物,這些禮物寄托著大哥哥大姐姐們最真誠的祝福。明信片上的鼓勵話語,給了我勇氣和信心。當時,我內心的想法愈發堅定——想要看看外面的新世界,就必須要憑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我要考到重慶交通大學,去那個讓夢開始的地方!”李應嬌口中的支教老師,是第一屆重慶交通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成員肖恒,支教期間擔任李應嬌的數學老師。
酉陽是重慶交通大學支教服務地點,一屆屆研支團成員懷揣“一年星星微光,十載薪火相傳”的偉大夢想,秉承“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無私精神,將青春夢想融入偏遠山區,用勤奮汗水書寫支教故事,用知識和愛心努力為孩子們打開科學探索之門。
肖恒表示,他是2014年8月22日到酉陽支教。初到大龍小學,他和研支團成員畢雨靜、嚴春浩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把班里45名同學的家訪工作全部做完了。李應嬌家離學校比較遠,她每天需要步行兩個多小時才能到學校,但她從未遲到過。那個時候,他就覺得這個孩子很棒。李應嬌比較害羞、靦腆,在班里學習成績中等偏上。研支團在大龍小學開設了奧數、英語興趣班,李應嬌積極參加,通過反復的學習訓練,她的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提升。現在,肖恒已經離開支教地近十年了,但他始終和當年教過的學生們保持著聯系,這段支教經歷也成為他人生中最珍貴的記憶。肖恒說,“支教的時間雖然短暫,但留給學生的知識印記是永恒的,更重要的是,夢想的種子已經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李應嬌表示,除了日常的學習外,她要積極參加志愿服務和社會實踐,期待有朝一日加入到研究生支教團隊伍中,將“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情”的火炬接力下去。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老師,我成了您的學妹
- 我來到了夢開始的地方,走在了自己想走的路上!感謝重慶交通大學的支教老師,幫我找到了人生的航向。
- 11-22
- 在侗鄉,我和孩子有個約定
- 時光如白駒過隙,不知不覺中,我在玉屏侗族自治縣新店鎮洞坪村開展的服務工作已一年有余。
- 11-22
- 每個孩子都是一粒充滿希望的種子
- 2023年,我成為了一名西部計劃志愿者,來到了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左翼中旗保康第三中學,成為了47名孩子的數學老師。
- 11-17
- 讓留守兒童“失陪不失愛”
- 伴著初春的暖陽,重慶市北碚區桂和小學迎來了一群特別的客人。他們是來自西南大學的陳緯副教授及其團隊,專注于留守兒童心理研究。
-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