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留守兒童“失陪不失愛”
伴著初春的暖陽,重慶市北碚區桂和小學迎來了一群特別的客人。他們是來自西南大學的陳緯副教授及其團隊,專注于留守兒童心理研究。他們帶著滿腔熱情,為這里的留守兒童送上了一場深入心靈的生命教育活動。在這場活動中,有一個身影格外引人注目——西南大學第26屆研支團成員陳娥。
舞動中的心靈療愈,為留守兒童點亮希望之燈
兒時的留守經歷,讓陳娥對這些孩子們內心的孤寂與期盼、敏感和焦慮有著深切的共鳴。因此,在策劃活動時,她投入了許多的期待與愿景,希望為孩子們帶來一絲心靈的慰藉。
“首先就是不要給他貼上留守兒童的標簽,一定要尊重他,不要以一個很高的姿態去對待他,不要碰他敏感的地方。”陳娥深知,對于留守兒童來說,同情和標簽并無法真正慰藉他們的心。他們真正渴求的,是被深深理解、被真誠接納,以及那份能觸及心靈的溫暖與關懷。誠然,每個孩子都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的存在。而陳娥,就如同擦星星的使者,以愛為引,溫暖孩子們的孤寂,點亮心中的期盼。
陳娥帶領孩子們通過伙伴協作完成舞蹈律動《用愛追逐夢》。這支舞蹈不僅動作優美、充滿活力,更重要的是,它傳遞了一種情感上的共鳴。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悟,使律動更加貼近留守兒童的內心世界。陳娥向孩子們示范了比心的動作,她雙手合十,指尖輕輕觸碰,構成心形。孩子們紛紛效仿,比出的心形雖然大小不一,但每一個都充滿了真摯的情感。音樂漸入佳境時,孩子們還按照陳娥的引導,彼此敞開心扉,緊緊地擁抱在一起。他們的雙臂環繞在彼此的肩膀上,仿佛要將所有的孤獨和不安都融化在這個溫暖的懷抱中。隨著舞蹈的深入,孩子們的臉上綻放出了燦爛的笑容。他們仿佛忘記了曾經的孤獨和不安,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這個充滿愛和溫暖的舞蹈世界中。在這個過程中,陳娥始終面帶微笑,她知道,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對于留守兒童來說卻有著非凡的意義。這一刻的歡樂和溫暖,將成為孩子們心中永遠的美好回憶。
繪本中的情感慰藉,為留守兒童繪就溫暖底色
一時的溫暖、感動與關愛固然珍貴,然而對于這些孩子而言,他們更加渴望的是那種持久且真摯的陪伴。當孩子們用稚嫩的聲音,詢問陳娥是否會一直陪伴他們時,她并沒有用空洞的承諾來敷衍他們,而是真誠地告訴他們,雖然自己不能長期駐留,但會有更多的哥哥姐姐接替她的位置,繼續給予他們關愛與守護。因為真正的關愛不是短暫的施舍,而是長久的陪伴與守護。
陳娥精心挑選了一本以“愛與被愛”為主題的繪本,書中那只依戀母親、遲遲不愿離去的小袋鼠,鏡像般映射出留守兒童內心深處對母親那濃烈而執著的思念。孩子們聚精會神地聽著陳娥的講述,眼中閃爍著對故事發展的期待。隨著故事的推進,一股濃郁的思念和無助的氛圍在孩子們中間蔓延。角落里的一個男孩兒低垂著頭,用稚嫩的聲音低語:“我的爸爸媽媽三年才回來一次,回來幾天就走了,爸爸媽媽是不是不喜歡我?”言語中透露出深深的孤獨,以及對親情的渴盼。陳娥敏銳地察覺到了男孩兒的情緒波動。她輕輕走到男孩兒身邊,溫柔地拉起他的手,輕聲安慰并引導男孩兒回看繪本中的蝴蝶。在陳娥的耐心引導下,男孩兒逐漸抬起頭,敞開心扉,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陳娥的溫柔與關懷,如和煦的春風,溫暖著孩子們的心田,讓他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與陪伴的力量。這場生命教育活動,不僅讓孩子們收獲了知識與技能,更讓他們感受到了被理解、被關懷、被愛的幸福。
給留守兒童溫馨的港灣,讓他們擁有美好的童年,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西南大學已連續5年深入學校社區,提升留守兒童關愛服務質量,持續激發志愿者的社會責任感、貢獻主動性。五年里,青年志愿者們不僅在孩子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更在自己心靈深處鐫刻了對社會責任的堅定承諾。展望未來,學校新一屆研究生支教團也將肩負起使命,毅然前往西部各地,與留守兒童相伴成長。學校也將凝聚家庭、政府、學校及社會各界的磅礴力量,傳遞深情厚意的溫暖,滋養社會的幼苗。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讓留守兒童“失陪不失愛”
- 伴著初春的暖陽,重慶市北碚區桂和小學迎來了一群特別的客人。他們是來自西南大學的陳緯副教授及其團隊,專注于留守兒童心理研究。
- 11-17
- “倔強”“頑皮”的艾力
- 他叫艾力,是隔壁班的一個男孩子。在開學的前幾周,艾力一直是辦公室的常客。他把同學的試卷撕爛,在課堂上和同桌吵架、搗亂……
- 11-17
- 在山那邊遇見一群“手藝人”
- 22歲那年,我剛剛大學畢業,因為一份熱愛,我來到貴州的一個小鎮,認識了一群學習蠟染技藝的女娃娃。
-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