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成為了一名西部計劃志愿者,來到了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左翼中旗保康第三中學,成為了47名孩子的數學老師。我的學生們全部都是鄉村的孩子,大部分為留守兒童,他們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關愛和引導,有的孩子不自信、或欠缺學習習慣、還有的孩子連字都寫不好。我發現,身在鄉村的他們,對世界、對人生有著無限美好的遐想。比起“數學老師”,孩子們更愿意稱我為“劉老師”,在他們眼中,我帶給他們的不只是數學的知識,還有春花、夏雨、秋葉、冬雪,是滿天星辰,是湖邊暖風,是可以滿足他們一切好奇心的美好事物。
我堅信,“每一個孩子都是一粒充滿希望的種子”。在數學課堂上,我用生動有趣、通俗易懂的案例引入復雜的知識,引導孩子們將數學和生活聯系起來。“正負數的意義原來可以和北京地鐵聯系起來!”孩子們現在比我都熟悉北京地鐵路線。在講解難題時,我采用“情境演繹”的方式加深對題目的理解,比如一元一次方程的行程追及相遇問題,我會讓孩子們在教室里把題目“演出來”,孩子們恍然大悟,“原來數學知識可以從課本里跳出來!”。在課余時間里,我開展了“趣味數學”教學,如“七橋問題”小游戲、“正方體展開圖”小手工、“高斯求和”握手小實驗。現在,班里學習基礎較差的同學也能認真地、快樂地聽講,這是我最欣慰的事情!
“苔花如米小亦學牡丹開”是我經常給孩子們讀起的詩句。“被命運拋棄的種子拼命發芽,苔花雖小也在無光的地方悄然綻放出綠意。”缺乏自信,是孩子們普遍的問題。于是,我將“鼓勵式教學”貫徹到底。我采用“獎勵券”的方式鼓勵孩子們上課回答問題,引導孩子們通過掌聲對上講臺在黑板上做題的同學給以鼓勵,還耐心在每一名學生的作業上寫下鼓勵的話語。現在,數學課已經成為孩子們自己的主導課,他們成為了自己的小老師!
有一個不自信的女孩,用書信的方式表達了自己想當數學課代表的心愿。我給了她這個機會,現在,她已經可以在黑板上給同學們講數學題了。一個小男孩曾哭著對我說:“老師,我是不是太笨了,一直做不對題”,我給他講了自己初中的經歷,告訴他,老師的學生時代也并非一帆風順,在我的鼓勵下,他已經取得了班級前三名的好成績!“老師,我也要考北京化工大學”,這句話,讓我覺得,一切努力都值得!
除了教學,我還利用升旗儀式、班會課引導孩子們熱愛祖國,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動力。在“九一八”事變紀念日的當天,我開展了“銘記歷史,警鐘長鳴”的主題演講;在國家公祭日,我用影視的形式讓孩子們知道今天之幸福來之不易。利用學校的“第二課堂”,我開設了“趣味心理”班,通過心理小游戲的方式,讓孩子們學習簡單的心理學知識,緩解緊張學習的壓力。有一天的清晨,一名來的很早的學生在辦公室找到我說,“老師,可以和你說說心里話嗎?”原來,他遇到了學習和人際關系方面的小問題。我耐心地為他解答疑惑,并給出建議。在那之后,越來越多的同學來到我的辦公室,和我說說遇到的煩惱。看著孩子們的笑臉,我內心無比溫暖!
是的!每一個孩子都是一粒充滿希望的種子!他們在大草原上,發著耀眼的、充滿希望的光芒!我們的故事還在繼續,直到一顆顆種子發芽、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