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琳琳是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一位教師,在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博士畢業后,于2012年到我校任職至今。在工作中,她以嚴謹認真的教學態度,幽默風趣的課堂氛圍,充實多樣的實踐內容,在思政教育的一線奮斗。她在帶領學生走近思政課、熱愛思政課的同時,也贏得了學生的喜愛,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琳琳老師。
不忘初心,提升自我
楊琳琳老師在讀博期間,發現自己對思政教學有著很大的興趣,于是選擇成為一名思政教師。在教學期間,她發現了思政課程對于教師的知識面要求很高,于是在課余時間她廣泛地閱讀各種文獻資料,努力地學習最新的理論知識,關注各種時事熱點,增加知識儲備。不僅如此,楊老師還好問則裕,向專家、前輩、同行請教,主動聽各種公開課進行學習,向成為一名優秀的思政課教師不斷前進著。
對話學生,因材施教
楊琳琳對于講解思政課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她努力鉆研,將理論與現實相結合,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帶領學生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內涵。
課堂上,她時常采用搶答、辯論等方式提升課堂趣味性,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從而對所學內容加深記憶和理解,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楊老師還與時俱進,用最新的案例來幫助學生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讓學生真正掌握有關理論。課后,她時常與學生進行深入交流,對于學生提出的種種問題,都認真耐心地解答。
課堂外,楊老師還把大量精力用于指導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思想政治理論的理解,并運用所學理論更好地發現、解決問題和服務社會。在指導社會調查項目的時候,楊老師經常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因材施教。例如,有的同學喜歡剪紙,她就把剪紙文化作為社會調查的主題,激發學生對于調查的熱情。
不辭辛勞,兢兢業業
楊琳琳老師無論是在備課,還是指導學生比賽,甚至課內論文小作業的修改上都不辭辛勞。在指導社會調查的過程中,從選題開始到報告的最終完成,每一個環節,楊老師都盡可能地給予學生最大的幫助,多次的溝通,反復的修改,幫學生聯系訪談嘉賓,當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鼓勵他堅定信心……作為學生的同路人,楊老師熱心地幫助每一位同學成長,也和同學們共享成功的喜悅。在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辦的“學習習近平講話及用典”的活動中,從活動方案的討論修改,評分細則的準確制定,比賽環節的精心設計,到對參賽學生的悉心指導,楊老師都付出了很多心血。經過她和學院老師們三年多的一起努力,使該活動成為了學校文化節的品牌活動。
感謝教導,師恩難忘
許多學生畢業后,還經常和楊老師聯系。有的同學來北京出差,即使特別短的時間內,也會專門抽出時間探望楊老師。考上研究生、工作中取得了好成績的同學會把好消息與楊老師分享,不會忘記老師教導的恩情。他們在畢業后常對老師說,在校期間,他們可能覺得專業課對他們來講是最重要的,但是當他們進入社會后,慢慢的就越來越覺得思政課學習的這些理論對他們是很有幫助的,在思政課上學到的,會伴隨他們一生,他們永遠不會忘記。
三尺講臺,三寸舌,三寸筆,三千桃李,楊老師帶領我們走進思政課堂,帶領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