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劍英是馬克思主義學院哲學教研部的一名教授。她自1997年碩士畢業來我校工作至今。21年來,她始終保持著嚴謹認真的態度、刻苦鉆研的精神,堅守在思政課教學第一線。她以堅定的信仰、高尚的人格、廣博的學識、多樣的課堂形式,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從教二十一年,始終堅守初心
韓劍英老師教學視野開闊、思路清晰,21年來她始終堅持在講清楚理論的同時,注重開啟學生的自學愿望、鍛煉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表達能力。在這方面,尤為學生所稱道的是她摸索出的一套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為主題的課堂實踐教學方式。
為了確保實踐環節的基本質量,韓老師會提前要求同學們提交論文初稿,她面對面進行批改,并給出進一步修改的建議和要求。從論文選題、參考文獻、內容結構、論證方式、語言格式等,她都嚴格把關,每次一批改論文都會花上幾個小時,而同學們也都耐心地堅持排隊,期待著和韓老師共同探討自己關注的話題,而很多同學最后所呈現的實踐報告往往是在與老師深入交流之后產生的思想火花和理論之樹。
每次在實踐成果展示環節之后,同學們發自肺腑的感言,往往印證了她所希望達到的教學目的。有的同學感嘆道:“課堂實踐任務讓我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獲,我需要從不同的渠道查詢資料,了解一種文化和哲學思想,并且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語言寫出一篇論文,最后要選取論文中精華的部分在大家面前做演講。整個過程是我之前從未有過的體驗,收獲頗多。”也有同學說:“之前只是經常聽到要傳承并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但對傳統文化沒有什么深刻體會,也并不知道怎么去做。直到在韓老師的實踐課堂上才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明確了行動的方向,學會了行動的方法。”
把興趣融入教學,便會有不竭的動力
不論在教學科研上,還是在業余生活中,韓劍英老師都有很強烈和明確的興趣。在科研上,韓劍英老師積極響應黨中央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核心價值觀的指導思想,主動結合教學中價值觀、社會意識形態、文化建設、文化自信等問題,把學術研究重點放在斯文鼎盛的北宋哲學研究上。為此,她定期參加人民大學、民族大學等高校相關讀書會、講座和學術交流活動,積極推進自我學術革新。在業余生活中,韓老師堅持習練陳氏太極拳和唱誦昆曲,把太極和昆曲作為深入理解和把握傳統文化的方式。韓老師還大量吸收《大學》《中庸》《太極圖說》等中華傳統文化核心經典,以及范仲淹、歐陽修、蘇軾等偉大思想家的文化精神,并將這些文化、思想作為素材融入教學,真正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深沉、最博大的理論來源。
有了這些積淀,韓老師在課堂上總是能把抽象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體化,圍繞時事熱點話題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進行“格義”,例如在辯證法部分,韓老師會介紹太極辯證法,甚至興之所致比劃上一兩個太極拳的招式,把她多年習練太極拳的哲學感悟融入教學,非常直觀生動。在潛移默化之中,同學們讀懂了理論、分析了現實、熱愛了傳統,真正增強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
韓劍英老師說:“‘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藝。’這是傳統文化教給我們的學習內容和方法。我希望學生們在課堂上通過對這些經典、歷史、人物、思想、藝術和武術的了解,激發其內在的學習興趣和自學精神,拓寬思想的寬度與深度,從而真正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精神、以及新時代的新發展和實踐運用”。
最后,韓老師說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深沉的理論來源之一。我們大學思政課師生當珍惜新時代的機遇,教學以相長,一起學習、共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