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上教一樓五層,稍事休整,緩步走入教室,打開電腦,拷貝課件,擺放講義,動作有條不紊,像是授課多年的老教師。與此同時,同學們也陸陸續續就坐,講臺上的“老教師”王宗水一邊忙著手里的事情一邊與同學交流,借此了解上一次課預留的問題是否都找到了解決方案。幾分鐘后,上課鈴聲響起,課堂氣氛嚴肅起來,正準備開講,兩名同學匆忙趕來,“你們來的時間剛剛好,我正準備點名,你們的名字差一點就被我‘記錄在案’了。”王宗水微微一笑,課堂氛圍頓時輕松了許多。
王宗水是經濟管理學院教師,今年31歲,2016年入職到我校工作,來校第一年即通過綠色通道獲聘為副教授,刷新了學校最年輕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的紀錄。王宗水說,綠色通道對于我們年輕教師來說是激勵也是挑戰,而對于我既有欣喜也有壓力,它將是我工作中的助推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倍加努力,做好本職工作,不負學校的培養與期望,努力成長為一名合格教師。他清楚的記得,正式上課那天校園里迎春花開的正爛漫,一切都充滿生機和活力,轉眼走上三尺講臺已一年有余,在這300多個日子里他努力找準定位,不斷發展,為早日成為一名優秀教師而努力。
本學期,他給1501級質量工程專業的同學們講授專業基礎課“質量成本管理”。“誰來說說什么是‘故障相關損失’?并舉例說明。”王宗水首先提問,這是上一次課留給同學們思考和要解決的問題。幾位同學積極地回答了提問,看樣子是有備而來,王宗水微微點頭表示滿意。“誰還能想到,或是看到與之相關的問題?”再次發問,同學開始腦洞大開,把各種能想到的或者是看到過的相關問題都拋了出來……課堂氣氛以下子活躍起來。王宗水喜歡這樣的學習氣氛,他說這個班的同學們思維活躍,學習態度認真,從課堂的教學情況和課后的作業情況,都能感覺得到他們是下過功夫的。同學們也喜歡他這樣的老師。有同學表示,對王老師的教學方法我們既喜歡又害怕,喜歡的是因為王老師上課不刻板,在他的啟發下我們學會了獨立思考,和如何寫一篇有用的論文;害怕的是因為總擔心課下復習的不到位,導致跟不上課堂教學進度。
奮斗的青春最美麗。和所有剛走上講臺的年輕教師一樣,王宗水也希望有個好的開始。自站上講臺以來,他深刻體會到備課的重要性,它是教學的基本環節,課件準備的充分與否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他說:“別看我現在和同學們有說有笑的,剛開始備課的那段時間,心里還是有些緊張的。”根據學校教學工作安排,本學期王宗水的授課任務有“質量成本管理”等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三門課,其中兩門是新開課。“已經開的課還好一些,有參考的課件,還可以找前輩咨詢。新開課沒有可參考的標準,備課時總是會擔心漏掉一些知識點,同時還要收集一些實例作為教學補充材料,因此需要花更多時間去準備。”為了不遺漏任何一個知識點,王宗水通過書店、網絡等各種渠道,收集相關教材和參考資料,然后把收集到的材料側重點和不同點摘錄出來,相互比照,相互補充,再經過咨詢業內人士,才形成最后的講義。他說,我是年輕教師,需要多學習多努力。
親其師信其道,教書育人方可事半功倍。課件準備好了,如何讓學生們對課業感興趣,也是他經常思考的問題。“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注重教學的質量與效率,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王宗水說。他認為,課堂是育人環境的最小單位,良好的課堂氛圍是育人環境最優化的體現,可以提升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教書和育人之間形成良性循環。他現在養成了每一次課后都要簡單總結,包括課堂氛圍和學生的課業接受情況,然后再想一想下節課有哪些地方還可以做得更好。
付出總會有收獲。“質量成本管理”課開課已有一段時間,王宗水對學生們的學習效率表示滿意,“我們班的學生學習都很自覺,他們做的調查問卷超出了預期,有的甚至比很多大四畢業生做的都要好。這種認真學習的態度和積極探索的精神讓我感動。”考研、做課題、申請項目和人生規劃是他跟同學們課外聊得最多的話題,他說自己是過來人,講講自己的經驗和故事,給同學們做個參考也是好的。在同學們眼中,王老師課堂教學不刻板,經常會講一些自己研究領域中的知識和見聞,他懂得因材施教,沒有架子,跟學生聊得來。
對于研究生的教育,他的要求很簡單——多讀文章,多思考,多動手。他說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學方法有很大不同,本科生教育注重打扎實基礎,研究生教育側重啟發創新思維。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研一的閆同學說:“上王老師的課有點壓力,每節課都要匯報自己的研究進度,有沒有創新點。還有,以前都是結課的時候才交論文,現在王老師要求我們,在結課的時候就要完成一篇成熟的論文。”衛同學說:“這次的選題研究,我曾落后他們一周,王老師鼓勵我,先跟大家一起做,同時讓其他同學做研究時帶上我。每一次課上他都會把我們的不足之處記下來,在后面的講述中再與我們一起探討如何解決。”
科學研究是教學的‘隱形動力’和‘源頭活水’,能夠將前沿的知識與課堂教學完美融合。三尺講臺之外,王宗水還是綠色發展大數據決策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成員、北京知識管理研究基地成員;是目前我校最年輕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的青年教師;已在國內外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10余篇,是國內多個A類學術期刊的審稿人。對于自己的多重身份,他表示最看重的是教師這個身份,教師在自己心目中永遠都是最神圣的職業。
王宗水喜歡站在講臺上的感覺,他說:“別看三尺講臺小,方寸之間大有乾坤。這里是教書和育人的地方,是為社會和國家輸出有用之才、棟梁之材的地方。前不久,我剛剛從一名學生轉換成教師身份,離不開老師們的辛勤培育,感謝他們的辛勞付出,今后我將以他們為榜樣,把教書育人這一重任勇挑于肩,努力為國家和學校的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