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生中,有很多的岔路口,也有很多的隱藏開關。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在生命的任何時刻里做出選擇,向左、向右、向前或是向后,一個小小的決定可能會讓你擁有一個截然不同的人生。
她說,自己是個馬馬虎虎粗心大意的北京大妞,但在干事們眼里卻是一個氣壓低到冰點、要求近乎嚴苛的會長;她說,自己笨嘴拙舌不會說話,卻是拿了國際認證、經常奔波于各大高校的講師;她說,自己進入紅十字會便擁有了開掛般的人生。她是張欣怡,一個來自光電學院普通的大三學生。
“我一直相信一句話,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是張欣怡經常掛在嘴邊兒的話,她也用自身的實際行動證明了這句話。
自上大學以來,紅會的工作便成為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人會說工作不能代表生活,但她卻把工作變成了生活。大一,她是校紅十字會學生分會培訓部的小干事,你幾乎可以在紅會所有的活動中看到她的身影,有人說她太傻,有人覺得她太假,但也因此,她的機會來了。2016年,大一下半學期,她通過北京市紅十字會防艾核心小組的考核參加了預防艾滋病同伴教育講師培訓,這也是她所有故事的開端。成為防艾講師以后,她為學校帶來了16場預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培訓,還為中國農業大學、北方工業大學等多所高校的紅會干事帶去防艾知識,而對于她來說,這只是剛剛邁出的一小步。
上了大二,她成為了培訓部部長,更加深入地學習了紅十字運動知識。2016年10月,她參加了首屆首都高校紅十字青少年探索人道法同伴教育講師培訓,經過培訓,她拿到了由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和中國紅十字會認證的探索人道法同伴教育講師資格證。從前她只是覺得作為學生干事她有責任有義務去認真完成好每一項任務。在成為部長,成為紅十字運動知識的傳播者之后,那些所謂的工作不再僅僅是責任與任務,而是她所認同的,所期待去做的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她想要把她所學到的告訴給身邊的每一個人,讓所有人都知道紅十字會是一個怎樣的組織,這樣一個組織為了世界和平,為了人道主義,為了人類發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她這樣努力著,而幸運又再一次來到她的身邊。2017年1月她參加青春善言行同伴教育講師培訓,與來自全國各地的紅十字青年們一起學習,一起探討,她說,回憶起那段時光,她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對于這份事業更高的的期待與更加堅定的信念。也是從那個時候起,她的大學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有人說,如此奔波忙碌,學習和工作都應接不暇,得到的與失去的相比哪個更重要。她也曾為學習愁眉不展,為做不完的實驗、處理不完的工作心力交瘁,但與這些忙碌相比,她龐大的社交圈、無限的機會是只埋頭學習所無法想象、無法擁有的。她有機會向祖國各地的優秀青年學習,有機會與臺灣同胞交流實踐,有機會同來自世界各地的友人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她能通過現有的人脈獲得更多的實習機會。她與別人相比,雖然沒有身賦異稟,但她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戰的準備。在機會來臨之際,她能夠勇敢自信地抓住它。
張欣怡用自己證明了那句話"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她早已蓄勢待發,東風即至,箭可離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