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是公管傳媒學院行政1402班的學生。她是一個由內而外都散發著魅力的女孩。最深刻的印象留在了那年春天,我們一起去森林公園踏青,靨笑春桃,唇綻櫻顆。交談起來就會發現,她善于思考,沉穩理性,對方方面面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張敏學習成績很好,上一學年專業課平均績點4.28,獲得“學習優秀一等獎學金”;她還擔任了行政管理專業第二學生黨支部書記,積極開展黨支部的各項工作,在她的帶領下支部“紅色1+1”活動榮獲北京市三等獎,這項工作也使她獲得“社會貢獻獎學金”;張敏還參加了2017年“北京市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最終發表了兩篇學術論文,順利結題,她因此獲得“科技創新獎學金”。優秀的她最終在學校的評選下,成功獲得2017年“校長獎學金”。
作為黨支部書記,她在緊張準備考研的同時兼顧黨支部的工作,做到學習工作兩不誤。工作中,張敏善于發現黨支部中黨員的長處,讓他們人盡其用,調動大家的積極性。為了讓每一位黨員感到公平,每個人都有自己負責的工作,工作內容也都公開透明,黨支部中的黨員也都會積極完成任務。張敏說:“黨支部的工作主要還是依賴團隊和集體的精神。光靠一個黨支部書記把整個黨支部帶起來是非常困難的,但是大家團結在一起,就能拿出最好的精神狀態,能達到最好的工作學習效果。”
在談到課業問題時,張敏提到:“學習是否止于拿到高分?”她認為,只要考試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拿到高分并不難。但問題是,對于我們學到的專業知識,你是否能夠真正的理解、掌握、形成自己的見解?廣泛的閱讀,是張敏獲取知識的重要方式。“上大學以前我讀課外書很少,偶爾會讀一些雜志,那些學術經典類的書沒有涉獵過,尼采、叔本華這些哲學家更是沒有接觸過。大學之后接觸到的書籍的類型變的很廣泛,會看很多很有意思、又能豐富視野的書,慢慢就打開了閱讀這扇門。大學是真正讓我成長的地方。”說起讀書,張敏有很多體會:“讀書有一種潛移默化的能力,我讀過的每一本書都在影響著我。讀書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它可能無法讓你在短期內看到成效,但是你讀過的書會在某一個不經意的瞬間啟發你,甚至改變你的思維。”張敏說雖然養成閱讀的習慣很難,但她還是會堅持,這也是她想要的生活方式。
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敲擊鍵盤為我們帶來更高的效率,節省更多的時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脫離手寫體,記筆記、交作業都可以使用電子版。但是張敏還是堅持不懈地練習書法。“我平時會寫寫毛筆字,只是想寫好還得下功夫。”她還創意地把練習書法和閱讀“紅樓”結合,邊練習書法邊體會經典對她來說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
不長的交談中,我能感受到張敏的狀態,不是迷茫不是焦慮,而是踏實快樂的,這種狀態或許正是來自于她淡然而坦然的生活態度。非常感謝張敏與我們的分享,故事并不復雜,但卻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