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從綠色發展中尋找發展的機遇和動力。”踐行綠色低碳,推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備受社會關注。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思想、普及綠色環保理念,南京農業大學人工智能學院碳中和宣傳調研社會實踐團隊以“低碳環保,智慧賦能”為主題,助力“雙碳”政策愿景實現為目的,于2022年7月11日至7月24日在全國不同城市的多個居民社區開展了為期14天的社會實踐活動。
一、做“雙碳”宣傳員,科普綠色發展

團隊成員在社區內進行“雙碳”宣傳
通過走訪各自家鄉的居民社區,實踐團隊成員實地調研了當地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并沿途向社區居民發放“雙碳”宣傳彩頁,在社區宣傳欄張貼海報,宣傳國家政策、科普“雙碳”知識。“通過與市民交流,我明白要想真正將低碳環保、節能減排知識和理念傳遞給他人,不僅要依靠過硬的專業技能,還要深入到民眾當中去。只有交流才能發生思維的碰撞,繼而汲取到在學校學不到的知識,真正成為一個‘實干家’,而不是做‘客里空’。”實踐團成員周心雨這樣說。
實踐團隊在微博平臺進行“雙碳”科普
同時為了使更多人能夠了解“雙碳”、參與“雙碳”,實踐團隊還利用網絡社交平臺微博進行了主題為“低碳環保,智慧賦能”的宣傳科普。在實踐活動期間,由團隊成員搜集資料編輯發布推文共8篇,內容包含“什么是碳中和碳達峰?”“做好碳達峰,碳中和有什么意義?”“低碳生活小妙招”等,總閱讀量超過4000余次,促進了大眾對雙碳政策的進一步認知,對社會方面推進雙碳政策具有重要意義。
節能減排實現“雙碳”目標不是小事,它不僅關系到基本生活環境問題,也是推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助力。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物質消費水平大幅提高,碳排放量迅速增長,環境問題日益突出,而百姓低碳環保知識掌握不夠到位、垃圾處理問題重視力度欠缺,成為人們形成環保觀念、落實環保行動的一大阻力。通過此次實踐活動,我們認為在宣傳推行節能減排理念時應遵循科普性、易懂性、參與感強的原則,以更好的向大眾普及節能減排知識,引導人們形成綠色的生活方式,對改善社區環境,促進資源回收與推動“雙碳”目標達成有著不小的益處。
二、做“雙碳”調查員,調研低碳認知7月11日起實踐團隊成員分別走進各自家鄉的居民社區展開了問卷調查工作。調查問卷以“碳達峰碳中和”認知狀況為研究主題,以知和行兩個方面為出發點,包含11個問題,涵蓋了居民對“雙碳”政策的認知狀況、高碳排放來源與危害、減碳的目的與意義、推進實現雙碳目標的可行措施等方面。本次調研采用線上掃碼填寫問卷與線下紙質問卷填寫的方式,在浙江、安徽、江蘇、湖南、青海、貴州等不同城市的多個居民社區共收集到有效問卷150份。問卷結果對了解居民關于碳中和、碳達峰政策的認知狀況提供了參考價值。
調查對象關于碳達峰碳中和了解情況
在問卷分析階段,團隊成員對調查問卷所獲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并在分析總結討論會上積極發表見解。在“您對碳中和碳達峰了解嗎”這一問題中,調查結果基本呈現正態分布,對“雙碳”極為了解以及前所未聞的人都僅占少數,分別為6.72%和8.4%,84.88%的被調查者都對碳達峰碳中和的概念有所了解但了解并不深入,證明了我們此次暑假實踐具有的社會意義。
調查對象關于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措施建議
在發放問卷過程中,我們也聽到了很多民眾的心聲。大部分人民群眾認為,低碳生活對于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具有重要意義,故會更加注重自身碳排放;少部分人民群眾由于平時對于這些方面的知識了解過少,故沒能意識到低碳生活對于環境保護的深遠意義,通過團隊的宣傳,他們也意識到了平時在生活中的一些不足,并保證會在今后的日常生活多加注重踐行低碳生活。同時也有許多居民提出了自己關于實現節能減碳、推進實現“雙碳”目標的看法,提出了“建立個人碳使用賬戶獎勵低碳行為,懲罰高碳行為”“舉辦科普展覽、科普講座”等措施建議。
三、做“雙碳”講解員,探索AI力量在綠色化、低碳化的“主旋律”下,人工智能技術也廣泛應用于推進節能減排,助力建設節能低碳、綠色生態、集約高效的用能體系,推動工業生產與大眾生活全面綠色轉型,努力打造數字化底座之上的智慧、綠色生態。
實踐團隊中“智慧賦能”調研小組的成員通過查閱和收集相關資料,在充分了解和深刻認識有關雙碳的重要知識后,結合自身的體會對電子信息和人工智能技術在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方面的應用和貢獻進行了邏輯上的梳理和簡單的舉例,并以PPT的形式在實踐團隊總結會議上進行了相應的匯報和展示。
實踐團隊成員在線上總結會議中進行匯報宣講
團隊成員調查了人工智能與電子信息技術在碳達峰、碳中和領域的應用,并主要總結為節能減排、綠色能源、數字經濟和智慧交通四大方面,例如:在節能減排方面,采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實時、動態、直觀地對碳排放情況進行在線監測;通過當前碳排放數據預測未來的碳足跡和碳排放水平、與預期碳排放量進行對比等;通過對碳排放進行檢測、預測,設置合理的碳排放目標,制定相應的減排政策。
目前全球氣候環境問題日益凸顯,低碳環保、節能減排觀念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應當成為深入人心的共識和意識。本次的暑期實踐活動正是給我們相關技術專業的學生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人工智能+雙碳目標”的機會。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在本次活動中,成員們“走得多、看得多、學得多”,切實地感受到了生態文明建設帶來的諸多改變,同時也發現了推進實現“雙碳”目標任重道遠。這將進一步激勵我們充分發揮學科專業優勢,在低碳社會建設中勇當排頭兵,為如期實現“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莊嚴承諾、為早日把我國建設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