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肅張掖市甘州區一鄉村,省級非遺項目邵家班子杖頭木偶戲傳承人徐寧,表演木偶人變臉與噴火。
頭戴紅纓帽,身著裕固族傳統服飾,能變臉、吐火的木偶人你見過嗎?作為省級非遺項目邵家班子杖頭木偶戲傳承人,徐寧一改張掖甘州區傳統木偶戲的風格,挖掘當地特有少數民族裕固族的元素,融入了川劇變臉及人體吐火的內容,圈粉了更多非遺愛好者。
今年50歲的孫秀英,張掖民樂縣人,是麥稈畫制作技藝市級非遺傳承人。雖只上過小學,但她從小便熱衷于畫畫,夢想成為一個美術家。她常在田間地頭以樹枝當筆,大地為畫板作畫,畫藝高超,甚至常受邀幫學生畫黑板報,幫鄰居畫鞋墊。
偶然一次,孫秀英在蘭州一畫廊參觀了麥稈畫,十分喜愛,返家后自行摸索,并自此堅持了18年。從最初簡單的花朵,到后來工序復雜的孔雀圖、四大美女圖等,她的制作技藝日漸精湛,作品多次外出展覽。
先用剪刀將麥稈刨開,然后用熨斗熨平,再上色、粘貼……在孫秀英看來,制作麥稈畫最難的一步是將麥稈剪得纖細如絲,再用鑷子粘上去。
“我的夢想也算實現了。”孫秀英說,隨著“非遺進校園”,身為農民的她登上三尺講臺,給學生教授繪畫與麥稈畫制作技藝,她已十分滿足。
雖已年近古稀,但蘇永生還是積極嘗試“非遺直播”等新玩意兒。他說,目前已帶動家里人參與到木塑畫技藝的傳承中,希望通過寓教于樂,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其中。
近年來,張掖市加快制定傳承人培養制度,建立傳承活動基地,建立健全傳承人補助機制,為傳承人提供良好的傳承條件和必要的生活保障。同時,對非遺文化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將具有張掖特色的文化元素鑲嵌、展現在旅游的各個環節,提升文化旅游人文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