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宣傳黨史知識,慶祝中國共產黨一百零一周年華誕,引導廣大青年少年團體及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到慶祝中國共產黨一百周年,在社會實踐中了解更多黨史學習為重點的“四史”知識,滁州學院地理信息與旅游學院赴六安市“金寨縣革命博物館、紅軍廣場”紅色調研小分隊于6月20日來到六安市金寨縣開展實踐活動。金寨縣是聞名全國的將軍縣,被譽為“紅色搖籃,將軍的故鄉”。本次活動實踐地點為金寨縣革命博物館、紅軍廣場。
金寨縣革命博物館,坐落于梅山鎮紅軍村,與金寨縣革命烈士紀念塔、金寨縣革命烈士陵園交相輝映。館內陳列分為序廳、革命史展、將軍展、洪學智生平事跡展、金寨名人展、烈士展、今日金寨七個部分。該館為水泥框架結構,組合式建筑。正面鑲嵌著鄧小平題寫“金寨縣革命博物館”八個大字。館前有廣場、噴泉、魚池、假山重疊。四周松柏挺立,郁郁蔥蔥。館后有回廊庭院,盆景花卉,四季常青。這里也是全國重要紅色文化教育研究基地之一。實踐前一天,小組成員提前做好了調研前的準備工作。實踐開始階段,小隊成員帶上材料打車于上午9點鐘來到了金寨縣革命博物館,剛下車就被眼前的大門給吸引到,上面赫然幾個大字“金寨縣革命博物館”。進入博物館的正門之后,首先是序廳,正面掛著鄧小平、江澤民、劉伯承、李先念、徐向前、洪學智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筆題詞和一幅大型浮雕《走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兩側放置金寨誕生和組建的十一支主力紅軍的軍旗浮雕和史跡電動圖。小組成員觀看墻壁上雕刻的金寨籍開國大將軍,不得不說,金寨縣走出的大將軍確實多,個個都是英雄好漢!展臺里的書籍分別記錄著金寨縣的紅軍史以及發展歷程。2016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參觀了金寨縣革命博物館,該館還創辦了館刊《豐碑》系統地介紹金寨籍將軍和著名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回想過去的烽火歲月,金寨人民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勛,我們要沿著革命先輩的足跡繼續前進,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這是習總書記對金寨英雄兒女的極高評價,也是對新時代青年人的殷切囑托。
接著小隊來到金寨縣革命博物館旁邊的紅軍廣場,通過階梯來到了廣場中央,小隊成員站在高大雄偉的烈士紀念碑前宣讀入黨宣言,在烈士面前表明自己的忠心于黨的決心。紀念碑上刻著幾個大字“燎原星火”。沒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祖輩們用他們的一生奮斗出來了現在的新中國。他們的身體雖然很渺小,但他們的精神很偉大,幾個大字觸動著成員的心。青山埋忠骨,熱血鑄英雄!
實踐團隊隨后來到金寨紅軍烈士墓園,看著陵園內長長的碑林,肅穆的陵園在青松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莊重,一塊塊屹立的石碑刻著犧牲者的姓名、籍貫、職務等,但旁邊更多的是一片片沒有名字的碑林,一串串芬芳的花朵在輕輕搖曳。踏上烈士墓園的一塊塊磚瓦上,心中“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印現出來。團隊成員在陵園前莊嚴的向犧牲的烈士們默哀并鞠躬。在陵園負責人的介紹下,實踐團隊成員了解了烈士們生前的英雄事跡。生死何懼!這是中華民族的氣概!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的氣節!革命烈士們用生命換來了新中國的繁榮昌盛。
我們訪問了來此參觀的游客,通過他們了解到,他們是本地人,經常過來參觀,以表達對先烈的緬懷之心。每當提起金寨縣的先烈們,他們心中會感到無比的自豪,同時我們請游客填寫了調查問卷。數據顯示,現在的大多年輕人對紅色文化還是比較感興趣,還表示到要向偉大的先烈學習,為祖國的繁榮昌盛獻上一份力量。這正是總書記所希望看到的,當代年輕人就需要有這種理想抱負,祖國的的未來就靠著這幫年輕人!
次日,小隊成員來到館長辦公室,倪軍館長了解到我們是大學生“三下鄉”調研實踐的,向我們講述了金寨縣的歷史以及博物館的起源。他本人還表示到對黨的信念有多么的忠誠,很歡迎各地人們來到金寨縣博物館參觀。通過一系列的交談,倪軍館長給我們的實踐報告蓋上了印章。隨著印章的蓋下,本次三下鄉活動到此就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本次“三下鄉”活動不僅是實踐隊員們向人們宣傳黨史學習,更是一種鍛煉,展現出當代青年的責任和擔當,同時實踐隊員們也深刻認識到了學黨史的重要性,學史崇德、學史增信、學史明理、學史力行,進一步堅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向黨組織靠攏的決心。小隊成員通過此次活動,受益匪淺,都表示在以后的生活中會更加堅信對黨的信念,也要做一個對祖國,對社會,對人民群眾起作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