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日,西安外國語大學亞非學院向陽花志愿者隊2022年“童心向黨,云端筑夢”支教活動在線上正式開展。我很榮幸能夠作為支教隊伍副班主任,和各位隊員一起通過屏幕給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永寧縣楊和鎮納家戶村的小同學們教授課程。
緣起
如果有人問我“支教于我的意義”,我將稱其為一首歌:一首醞釀許久,但永不過時的歌。兒童時期對于教書育人總有著一種向往:那是最原始的、最淳樸的,對于教師這個職業的憧憬。這年少的想法愈演愈烈,在多年后交融著高考后熾烈的“志愿夢”,凝結成了遞交申請表時的堅決和面試時的話語。
這些付出于初夏的汗水和努力,在盛夏落地而實,讓我得以與向陽花志愿者隊的隊員們共同相聚在云端。成為副班主任、努力做好前期準備、多方查閱資料并備課,似乎偶有困難但也在有序推進,一切都在變好的路上。
緣深
我甫一打開會議,見到的就是長桌兩側乖乖坐著的小同學們。一雙雙發亮的黑眼睛就那樣盯著屏幕,歪一歪頭、招一招手,滿屏都是未脫去的童稚之氣和活力。
“這就是我們的學生們啊。他們是在等我發言嗎?”面對著他們那一雙雙大眼睛,聽著傳來的他們的說話聲,我對即將開始的支教生活既緊張又期待。
如果說開班儀式那天是驚喜的開始,正式進行的第一節課則更讓我百感交集。準備好閱讀課《繁星》的相關材料,焦慮加上初次上課的緊張,我甚至忘了把用戶名改成自己的名字。然而不待我繼續焦慮下去……
“婷婷姐姐好!你今天要給我們講什么呀?”“婷婷姐姐你好漂亮!”三四個男孩女孩,湊在攝像頭旁邊又怕擋住其他同學,小心翼翼又滿懷好奇地盯著屏幕問我。我愣住,隨后了然一笑。
“我們今天一起去看巴金先生筆下的星空!”
回望
我最愛看到孩子們的笑容。課堂上與他們互動的越多,越能感受到他們的有趣和活潑:讀課文時清脆的聲音,回答問題時天馬行空的想法,得到我表揚后的笑容……四十多分鐘過得飛快,一節課結束我仍感嘆于這些孩子的創造力和表達欲望。后知后覺地意識到,這可能就是“教書”的感覺:滿足中夾雜著驚喜。
或許我暫時還無法做到真正的教書育人,但通過本次活動,能給寧夏的小朋友們帶去天地萬象的模樣、講講浩瀚宇宙的秘密、感受紙上文字的力量,于我而言亦是求而不得的圓滿。看到他們的笑容,我也會會心一笑。
而今本次支教活動進程已然過半。回望來路,從面試時起,我獲益良多。這背后隱藏著是少年時期憧憬艷羨,以及長大后的堅定和路途中的種種付出。所收獲的不僅僅是和優秀的隊員們共事從而感受、學習到他們的優秀品質,還是看到孩子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得到滿足時油然而生的幸福感、被需要感,也是每晚召開總結例會時的思維碰撞和精益求精,是對進步的孜孜不倦,更是對于“教育”這一件事不夠成熟卻沉甸甸擔在心底的一份責任。
偶爾我也會問自己:我心里的那首“志愿活動”的歌,究竟唱了些什么?是年少憧憬終成真的故事,又也許是志愿夢想實現的滿,還是和班主任協作工作的交流與合作、備課過程中的投入,是面對孩子們時的從容和不易察覺的一絲激動?再或許是孩子們好奇而認真的一雙雙眼、是他們的一聲聲婷婷姐姐……
都是也都不是。這首特殊的歌,不只是孩子們從中有所得,更是于我而言自我發現和自我成長的一段故事。短短不到半個月時間,面對諸多需要安排的事項和備課過程中的問題,我從束手無策、焦頭爛額逐漸得心應手起來,和班主任的配合也變得熟練。此外,從中悟到志愿者精神的內涵并加以實踐,感受到社會實踐活動的力量和意義,更是不可多得的經驗和感悟。如果有機會,我還是想送給孩子們一句話:
“你們,就是我心底的那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