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5日,為積極響應黨中央“三下鄉”政策的號召,也為進一步提高當代大學生黨性修養,弘揚革命精神,深入了解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的具體實施。山東管理學院工商學院“中國紅引領生態綠”社會實踐團隊五人赴山東省壽光市牛頭鎮開展“紅+綠”鄉村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走訪調查,深入分析當地特色產品結構以及紅色旅游資源,結合專業所學知識,盡最大努力給當地的鄉村振興事業添磚加瓦。
7月28日,實踐隊員來到壽光市牛頭鎮扶貧車間,來到牛頭鎮村扶貧車間看到,工人們正在各自崗位上忙碌著,壓線、縫制、捆扎……隨著一系列嫻熟的動作,一雙雙家居拖鞋完成,等待入庫發貨。在扶貧主任的帶領下實踐隊員了解扶貧車間的發展。牛頭鎮村扶貧車間建立于2017年,共設立家紡、拖鞋、草編扶貧車間三個,吸納100余名貧困群眾家門口就業,輻射帶動1000余戶群眾從中受益。2019年先后同壽光清雅草編公司、千榕家紡、華昱鞋業、新概念家政職業培訓學校合作,建設了草編加工、針織品加工、拖鞋制作等扶貧項目,產品大多出口到美國、日本及西歐國家。主要通過“志愿服務+就業帶動+產業扶貧”和“車間工作+居家就業”的雙模式,打通精準扶貧“最后一公里”。
通過采訪車間工人,實踐隊員了解到在扶貧車間打工的20多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扶貧車間因人設崗,貧困人員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門衛、保潔員、包裝工、生產工等不同工種,工資從幾百元到兩三千元不等。車間的設立,為村里老年人、婦女、貧困戶等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為弱勢群體提供了家門口就業的機會。牛頭鎮脫貧車間,打通“精準扶貧最后一公里”,是實實在在的脫貧樣板。

圖為實踐隊在扶貧車間參觀
7月29日,實踐隊員來到紅色巨淀湖進行走訪調查,巨淀湖不僅風景秀麗,還是“牛頭鎮抗日武裝起義”的革命搖籃。依托紅色資源與湖區生態景觀,當地文旅融合,把巨淀湖畔打造成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史教育基地。通過對馬保三故居、牛頭鎮抗日武裝起義陳列館等紅色旅游資源整合,發展紅色教育實踐旅游活動。現在景區年接待游客在50萬人次。但是景區知名度有限。實踐團隊建議可以運用一些新興的特殊的營銷方式。例如利用新媒體短視頻平臺投放熱度營銷對當地紅色旅游進行推廣。同時可與各中小學以及夏令營等組織進行長期合作,組織紅色研學游。

圖為實踐隊員在巨淀湖
7月30日,實踐隊員來到牛頭鎮抗日武裝起義陳列館,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全體人員聆聽了牛頭鎮抗日武裝起義的全過程和八支隊南征北戰、不屈不撓斗爭的光輝歷程。一幅幅感人的照片,一段段震撼的歷史,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讓大家進一步了解了馬克思主義在濰坊北部地區早期傳播的艱辛歷程,體會到了以馬保三為代表的革命仁人志士在探尋救國之道時的堅定意志和不懈追求,領略到了革命先烈的堅強意志和英姿風采,他們為祖國、為黨的事業,艱苦卓絕、勇于奉獻一切的精神深深地感染著現場每一個人。
在馬保三故居紀念館,全體學生莊嚴、有序地參觀了馬保三雕像、八支隊起義浮雕、革命歷史資料等,重溫了八路軍魯東抗日游擊隊第八支隊的艱難革命歷程,深刻領會到齊魯兒女頑強抗戰的歷史內涵和時代價值,隨后共同瞻仰了牛頭鎮抗日武裝起義紀念碑。
通過參觀學習,同學們深受教育,大家紛紛表示要積極向老一輩黨員學習,作為青年要立志高遠,把個人人生理想融入國家發展事業中來,當以實現美好的中國夢為己任,擔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使命,用使命指導實踐,用使命引領自我發展,勇于創新,勇于變革,永不僵化。青年一代更要加入到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追夢隊伍中來,將自身發展融入到時代發展中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氣魄與毅力,將工作做實做好做到位。作為青年,應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擔當與責任,繼承和發揚前輩們的光榮傳統,開創新時代的發展成果,為國家發展積極貢獻自己的力量。

圖為實踐隊員在牛頭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