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官莊淮海戰役紀念館實踐活動
為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復興重任,我們暑期社會實踐隊在陳官莊淮海戰役紀念館進行了實踐活動。
淮海戰役陳官莊紀念館管理處座落于河南省永城市陳官莊,始建于1963年,占地約200畝。1974年紀念館進行了第一次改擴建,投資800萬元,先后建了24.6米高的烈士紀念碑、720平方米的淮海戰役紀念館、500平方米的烈士事跡陳列館和1萬平方米的烈士墓地。從2007年到2012年,紀念館進行了第二次改擴建,投資8000萬元,陸續建設了烈士公墓。在這里有許多英雄人物的傳奇故事,每個故事都是真實且動人的。淮海戰役陳官莊地區殲滅戰紀念館是由齊康院士設計的紀念館,2021年10月,入選首批河南省中小學研學旅行實踐基地擬認定名單。
進入淮海戰役陳官莊地區殲滅戰紀念館,在漫卷的紅旗和玻璃鋼浮雕組合而成的背景墻的映襯下,多少絕續興替,多少烽火硝煙,瞬間呼嘯而至。只見浮雕左側鐫刻的是解放軍一往無前的英雄形象,右側畫面表現的是人民群眾奮勇支前的壯觀情景。背景墻前豎立著一座鑄銅雕像,講解人員介紹道:“鑄銅雕像的主題是‘勝利’,一名戰士手舉鋼槍振臂高呼,一位民工手推糧車奮勇向前,詮釋了毛主席關于‘兵民是勝利之本’的論斷,揭示了淮海戰役勝利的原因。”
淮海戰役陳官莊地區殲滅戰紀念館,館名由遲浩田將軍題寫。2011年11月6日開館。建筑面積9160平方米,是鋼結構地下一層地上三層建筑,由建筑大師齊康院士設計。館內有一個布置1440平方米大型油畫和900平方米的地面塑型的景畫館;二三層展廳內陳列了830余幅歷史照片和圖片、140余件文物、20組場景、50幅油畫國畫、80個雕像蠟像陶塑等,并配備多臺電視機、投影儀、觸摸屏等聲光電設施。館內設計較為完善且有藝術感。
6.26日通訊員走近夏日的淮海戰役紀念館,夏日炎熱,滾燙的碑文像激烈的彌漫著硝煙的戰場。淮海戰役陳官莊地區殲滅戰烈士陵園,座落在當年淮海戰役第三階段圍殲杜聿明集團的中心戰場--永城東北二十公里的陳官莊。陵園占地200余畝,園內水泥道路經三緯四,兩旁冬青成行,松柏蒼翠,象征著烈士們的革命精神萬古長青。整個陵園占地面積二百多畝,園內柏油路徑三緯四,總長達兩公里以上,蒼松翠柏左右成行四季長青,莊嚴肅穆,象征著烈士們的革命精神萬古長青,體現了英雄們的偉大業績。在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和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享譽蘇魯豫皖周邊地區的主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場所,對構建和諧社會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陳官莊鄉位于永城市最東部,因為其在淮海戰役中的特殊地位,1984年,永城市在調整行政區劃時設陳官莊鄉。與其他鄉鎮相比,這里資源匱乏,交通不便,發展長期受制。但“淮海戰役決戰場”這筆紅色資源,卻是歷史給予陳官莊鄉特有的饋贈。紅色是這個偏遠小鎮特有的底色。“以淮海戰役陳官莊紀念館景區為依托,打造紅色旅游小鎮”,在不斷地摸索中,陳官莊鄉黨委、鄉政府思路日漸清晰。據淮海戰役陳官莊紀念館景區工作人員介紹,紀念館每年接待游客60萬人次左右,今年清明節一天的參觀人數就達10萬人次。在景區大門外,311國道穿鎮而過,將陳官莊鄉一分為二,一邊是景區,一邊是鎮區。景區發展蒸蒸日上,鎮區建設自然也要相得益彰。
歷史進步的車輪滾滾向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必將勝利。如今,院子里在原來大樹的地方,重新種下的一棵槐樹,枝繁葉茂。在這片用鮮血和汗水澆灌的大地上,陳官莊鄉人民辛勤勞作,默默耕耘,紅色土地上每天都升騰著生生不息的希望。樹碑昭英烈,存史啟后人。在新的歷史時期,重溫淮海戰役的光輝歷史,必將激勵人們弘揚革命傳統,在紅色血脈的不斷傳承中接續前行。新青年作為傳承者要傳承紅色精神,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和愛國之心,不忘初心,勿忘國恥,牢記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