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烈士陵園,追尋紅色足跡
瞻仰烈士陵園,追尋紅色足跡
安徽工業大學 作者:張宇軒
八一建軍節之際,我獨自驅車前往所在縣城的烈士陵園,瞻仰革命烈士紀念碑,了解戰爭年代偉大的共產主義,加強愛國主意情感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緬懷革命先烈,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學習英雄先烈們的不怕犧牲、勇于拼搏、奮斗的偉大精神。
碭山革命烈士陵園,始建于1972年,原址在碭城南關,2000年搬遷到碭城西五里葦子園村戚寺自然村南,2011年遷址重建,現位于官莊壩鎮吳集村。占地面積約54.29畝,園內有紀念碑一座,上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院中有烈士墓、紀念碑等建筑物。碭山革命烈士陵園是全縣人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作者:張宇軒
走進大門,可以看到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烈士陵園的中央,碑身用白麻灰色的長方形花崗巖石砌成,碑高19.48米,寓意著1948年第三次解放碭城,紀念碑底座長33.56米、寬33.56米,呈正方形。紀念碑的周身四面均刻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地方黨組織,在各個歷史時期的戰斗和建設的線雕圖案。從廣場走到紀念碑共經過三級臺階,寓意著三次國內戰爭,每級臺階分三步寓意著三次解放碭城。紀念“三次解放碭城戰斗、馬良集戰斗、抗美援朝戰爭”而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

作者:張宇軒
時間在流逝,時代在進步,然而革命先烈們的精神,永垂不朽!我們也許不需要為了祖國而付出我們的生命,我們也許也沒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磅礴氣概。我們能做的,更多是認識到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學習好各門文化知識,掌握好各種科學技術,完善自己的思想,美化自己的心靈。國家的尊嚴,國家的榮譽要靠我們自己來維護。烈士們的精神要靠我們來傳承與發揚光大。國家的明天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從現在做起,從我們自身做起,主動承擔起對祖國對社會的責任,施展自己的青春年華,開拓進取。
沒有革命先烈的英勇獻身,就沒有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共產黨員,要有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牢記初心使命,充分發揮自己的先鋒模范作用,為社會主義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時間:2022-08-16 作者:張宇軒 來源:張宇軒 關注:
- 赴六安大別山革命紀念館
- 皖西位于大別山區,地處江淮之間,人杰地靈,將星璀璨,此次活動為了讓同學們更加深刻意識到革命勝利的意義
- 08-23
- 時隔一年的師生交談
- 教育是為人生的,不僅僅是受教育者的人生,也是教育者的人生,在教育之中充實和豐盈自己的精神世界。
-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