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弘揚和傳承紅色革命精神,7月12日滁州學院“赴池州市棠溪鎮革命歷史紀念館實踐小分隊”的全體人員共赴池州市棠溪革命歷史紀念館展開了“探索革命精神,弘揚革命文化”的實踐調研活動。
早在1934年之前,棠溪還是一帶地瘠民貧,山多田少導致田地基本全在地主的手里,農民終日勞作溫飽卻得不到解決,終于在革命時機成熟之時,以凌大英主的發動了“留田年關暴動”,帶領了400多人的武裝力量和上千的農民手持農具建立了蘇維埃政權,解放了棠溪。正是軍民團結一心,這一星星之火才得以燎原,這等精神才得以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紅色革命讓人振奮人心,棠花遍地贊英烈,溪流縱橫送忠魂,為了延續這種紅色傳承和血脈,2019年棠溪政府對田年關暴動烈士陵園進行了修繕擴建,并在旁邊新建了革命歷史紀念館。
在紀念館的外圍有一個石碑,上面描述著的就是田年關暴動的過程,當你瞻仰碑文時,就能真真實實的感受到那時的情景,這無不為之震驚,感到革命之火已經在體內燃燒。而在紀念館附近幾十米處就是此次革命的烈士陵園,有著39位烈士英魂,感受到了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的偉績,感受義士精神,接受革命精神的熏陶。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漫步從頭越。他們作為這次革命行動的一員,革命之火已經在他們心中點亮,革命的道路也在我們之間延續,
雖然而今的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是不能忘記我們如今的好生活就是祖祖輩輩這樣拼了命博回來的,不能忘記這背后的艱苦奮斗,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正如這紀念碑刻的一樣。
作為革命的開拓者們,他們成為了星星之火的火種,照亮了整個棠溪鎮,當地的棠溪政府一直堅持圍繞“生態立鎮,礦業強鎮,特色興鎮”的發展道路,堅持科學發展關,依托當地資源優勢,開發與保護并舉,走資源興旺路,打特色經濟牌,可持續發展文章越做越大,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他們抓住了機遇,主動作為,激活紅色基因,塑造產業品牌引領產業增收,探索出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徑。社區將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致力于打造‘不忘年關紅色棠溪’黨建品牌,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下一步,社區將繼續利用紅色旅游資源,促進綠色產業和生態環境和諧發展,把棠溪社區打造成經濟領先、紅色文化濃厚、自然環境優美的新農村。紅色傳承為“魂”,產業振興為基。棠溪人因地制宜優化產業結構,正在用紅色“火種”點燃綠色發展“引擎”,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闊步向前。這就是革命與發展共同進步。
在最后,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紅色標注信仰與方向,連接過去和未來,傳承于一代代人的不懈奮斗中。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將接過紅色火種的接力棒,賡續紅色基因,筑牢信仰之基,增強使命擔當。傳承紅色革命精神,做黨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