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溯源立信”社會實踐團赴嘉興調研
2022年7月23日至25日,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溯源立信”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來到浙江嘉興,進行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大學生文化自信影響現狀調查及教育優化路徑研究為主題的調研活動,厚植文化精神,庸續紅色血脈。
傳承歷史,傳承現代
7月23日上午,團隊成員來到嘉興,采訪磚雕傳承人邵嘉平。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古老的記憶與厚重的歷史被收納進一塊塊磚雕,隨著自東晉時期流傳至今的墨香,無言講述著時間的故事。
在邵先生看來,讓大學生愛上傳統文化,需要傳播互動,讓大學生的思考與傳統文化碰撞出新的活力;此外,政府的推廣與推廣渠道的創新也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大學生群體本身獲取的多為碎片化信息,要逐步積累知識,形成網狀結構;要主動了解傳統文化,對其產生求知欲和探索欲。
傳承技藝,傳承精神
23日下午,團隊成員采訪了鳳橋竹刻與嘉興黑陶非遺傳承人馮飛老師。鳳橋竹刻與嘉興黑陶,從選材、處理到制作,一步步皆有門道。傳承者傳承技藝的同時吸納老一輩精神,心懷敬畏,步步摸索,于傳承中創新。
馮飛老師采取了多種方式讓更多人愛上傳統工藝:走進課堂、視頻宣傳、展覽展銷......在他看來,難的是讓人與傳統文化產生共鳴,愛上這份手藝,技藝的傳承與發揚光大,總離不開熱愛堅持兩詞。同時,傳統文化的弘揚要從孩子抓起,在他們心中播撒下種子,逐步推動傳統工藝大眾化。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
百年前,時局動蕩,一艘紅船,載的是理想信念,載的是家國興亡;百年后,我仰望你仰望過的星空,盛世之景在腳下徐徐鋪開。中共一大召開后第101年,團隊成員來到南湖,結合直播和現場采訪的方式,重走一大路,參觀南湖革命紀念館。二樓展廳再現了當時的情景,老一輩共產黨人眼神堅定,在他們腳下,中國的未來被徹底改變。
繼承創新根基,厚植文化底蘊
7月25日,團隊成員來到烏鎮拜訪了竹編傳承人錢利淮先生。在與錢先生交流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手藝人對于傳統文化的珍視,這種情懷令人肅然起敬。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傳統手工藝品總能在不同場合驚艷世界,但是對于傳統文化的研究仍需深入,形成科學的脈絡。傳統手藝往往具有無限的潛力和無窮的可能性,但如果缺乏底層邏輯作為支撐,創新便很難實現,因而,傳承是發展的必要基礎,必須經過科學的研究與思考,才能使得傳統技藝更好地發揮生命力。
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五千年的中華文明養育了古老技藝的朵朵奇葩,在百花齊放的大花園中任選一朵,都能發現它獨特的地方。文化自信,是根植于傳統文化的優秀的精華部分。樹立文化自信,需要我們用清澈靈敏的耳目認知傳統文化的優秀內容,用如椽的大筆書寫悠遠燦爛的中華文化。
時間:2022-08-10 作者:劉夢珂 李彥瑩 來源:“溯源立信”社會實踐團 關注:
- 赴六安大別山革命紀念館
- 皖西位于大別山區,地處江淮之間,人杰地靈,將星璀璨,此次活動為了讓同學們更加深刻意識到革命勝利的意義
- 08-23
- 時隔一年的師生交談
- 教育是為人生的,不僅僅是受教育者的人生,也是教育者的人生,在教育之中充實和豐盈自己的精神世界。
-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