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是人民最堅實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革命英雄是偉大的,令人敬仰的;英雄們在革命中展現的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更是令人敬佩的。為緬懷赤誠愛國的革命先烈,學習革命先輩們無私奉獻的愛國精神,深入了解黨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歷程,2022年7月28日,天津工業大學材料學院“尋訪紅色足跡,品味崢嶸歲月”黨史學習教育團去往周鄧紀念館參觀,瞻仰,真切感受革命先輩們的精神與力量,以便更好的激勵自身,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周恩來總理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楷模,他的思想、精神、高尚的品格值得我們永遠學習與銘記,他終其一生都在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發展、新中國的誕生和成長、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艱苦奮斗,任勞任怨,作出了重大的歷史貢獻。他是民族的英雄,是開國元勛,是人民的公仆。
參觀紀念館之前,實踐團成員們通過線上會議的方式,討論相關工作的分配,首先展開的是《關于大學生對黨史態度的調查》,教育團成員擬定調查問卷,并線上轉發,大家也積極配合我們的調查,正面回答了設置的問題,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議,使團員們了解到大學生對于黨史學習的態度,之后,實踐團展開線下實地參觀,更加真切的感受革命先輩們的精神,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實踐活動。
參觀當天,教育團的成員們先后抵達教育館門口附近,一同有序進入館內。進入瞻仰廳,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周恩來鄧穎超的漢白玉雕像《情滿江山》,大型壁毯《海闊云舒》,兩側浮雕墻鐫刻出五四運動、南昌起義等歷史性畫面。成員們內心充滿震撼與興奮,同時,也看到一些游客在此合影留念,成員與游客進行短暫的交流,詢問他們來此的原因及心情,并請求幫教育團在此拍攝留念。
之后,我們參觀周總理的生平廳,里面展示了周總理在各個時間段所從事的活動,并以專題的形式展現出來,成員們身臨其境體會革命先輩們的不易,同時,成員也記錄下了這些瞻仰的瞬間,并且還采訪到了一名帶幼兒園小朋友參觀的教師,看著老師向小朋友們介紹革命先輩的事跡,好像在告訴先輩們,感謝你們的付出,小朋友們才能幸福茁壯的成長。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是周恩來總理在生命最后587天,仍任勞任怨,手術,相關談話數次,甚至在醫院內召開會議20次,團隊成員駐足注視了許久,每個人都對周總理表現出深深的敬佩之情,也使大家了解到革命先輩們盡心盡力,鞠躬盡瘁的偉大精神。
最后教育團去往鄧穎超生平廳,廳內肅穆有序,分為四大部分進行展出,當大家看到一個楠木深雕松鶴圖案的骨灰盒時,不禁心生敬仰,駐足凝視,內心充滿對周總理鄧奶奶的懷念與敬仰。
通過這次紅色之旅,教育團成員們受到了革命精神的洗禮,感到一種堅韌的力量鼓舞著我們前行。加強了所有成員的愛國情懷,學習到了革命先輩們無私奉獻的愛國精神,更加鼓舞了大家肩負起新時代青年的使命與責任,教育團成員們也從最初策劃,執行,參觀,總結各種環節、通過拍攝、采訪、調查、發文等不同方式感受革命精神,通過這些宣傳活動讓更多人看到,了解到革命英雄的偉大與不易,也從實踐活動中鍛煉了自身交流協調、口語表達等各方面的能力,也更加清楚如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作為當代大學生,大家更清楚了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與責任,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們勇往直前、艱苦奮斗的精神,激勵自己努力學習,強化自己,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