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紅色足跡,重溫革命精神
先烈的足跡,踏遍了遼闊的神州大地;先烈的鮮血,染紅了鮮艷的五星紅旗。俗話說“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要時刻牢記,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的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傳承革命精神,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為了更深的感受革命先烈精神,堅定心中的信念。在6月22日的上午,滁州學院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赴阜陽實踐小分隊成員聚集到了阜陽革命烈士紀念館。
阜陽市烈士紀念館始建于1954年,集中展示了從“五四”運動到改革開放以來各個歷史時期英勇犧牲的2700多名英烈的英雄壯舉和輝煌業績,是對廣大青少年和人民群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 烈士紀念館實物展品生動豐富。如魏野疇烈士的書信,周傳鼎烈士的馬靴、印章,抗美援朝時期的獎章、獎狀等。 這里猶如一座座永不磨滅的豐碑,巍巍矗立,永耀光輝。為了更好的了解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實踐小分隊尋求到了館內工作人員的幫助,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實踐小分隊在一件件展品前知道了一段又一段崢嶸的歲月,在一個個名字的背后知道了一件又一件可歌可泣的故事。
一抹抹金黃映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前,一道道人影也在碑前匯聚成線。實踐隊員們在紀念碑前鞠躬祭奠,深情凝視良久,以集體默哀一分鐘的方式,表達對革命先烈的告慰與敬仰。而那一束束菊花,也正是實踐團隊為革命烈士獻上的敬意。他們神情嚴肅,體態端莊,緬懷的同時更加告誡自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向社會向時代表以濃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表現了青年緬懷革命先烈,繼承先烈遺志的深厚感情和雄心壯志。雕象征著新時代下愛國主義精神的繼承與弘揚,鼓勵將紅色基因融入到祖國的建設和發展中,體現著不懼艱難險阻,刻苦拼搏的精神品質。這些宣傳,也在潛移默化中對各位到來參觀者在思想認識與情懷上有了質的提高。不得不感嘆,為人民服務的共產黨果然是應運而生,雖然中間坎坷無數,但我們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強大的敵人,我們有源源不斷的力量,有人民的地方就有共產黨,共產黨讓人民當家做主,打敗了壓迫人民的牛鬼蛇神,人民即是黨。我從風起云涌一個個看到逐鹿中原,看到的是一個偉大的組織的雄起,看到的是人類社會結構的又一次進步,并且我們正在證明我們的政體是正確又優越的。正如文天祥所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參觀完之后,小分隊成員由衷地懷念這些無私奉獻的先輩,并且被先烈們的這種大無畏革命精神深深感動,在心中樹立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
從前的紅色基因給予我們前行的動力,新時代的我們,應傳承紅色基因,加入屬于新時代的新鮮力量。敢擔當,有作為,再創新。勇于擔起自己肩負的責任,有一番自己的作為,不斷創新,展現新時代的我們應有的精神。
這次的活動讓實踐小分隊的成員對革命先烈敢于斗爭、不畏犧牲的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通過此次活動,實踐小分隊的成員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信仰,紛紛表示要時刻牢記使命,發揚革命精神,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為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時間:2022-08-04 作者:赴阜陽實踐小分隊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赴六安大別山革命紀念館
- 皖西位于大別山區,地處江淮之間,人杰地靈,將星璀璨,此次活動為了讓同學們更加深刻意識到革命勝利的意義
- 08-23
- 時隔一年的師生交談
- 教育是為人生的,不僅僅是受教育者的人生,也是教育者的人生,在教育之中充實和豐盈自己的精神世界。
-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