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北京早已有了冬天的模樣。時而暖陽明媚,時而朔風凜冽,就連夜里的星星都像染了一層霜花,閃著晶亮晶亮的光。比起如沉睡般寂靜的周遭,新校區各個科室、各個施工地點依舊熱氣騰騰,點綴著忙碌的身影。陽光帥氣的湯金潤同樣守候在這里。若是不用外出辦公,他便臨窗而坐,沉浸于文字、圖紙當中。物轉星移間,湯金潤既親歷、見證著新校區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建設歷程,又如花木般向陽生長,渴望在學習、歷練中不負時光,遇見更好的自己。
樹立“敏而好學”的工作準則
時光追溯至4年前。湯金潤帶著對設計師的憧憬來到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景觀所擔任助理工程師。在這里,他完成了世園會園藝體驗帶、vivo南京軟件研發中心和vivo東莞總部等的設計工作。但是,面對日漸超負荷的工作以及來自多方面的壓力,湯金潤越發感覺,那種源自將二維圖紙變成高堂廣廈、將混凝土變成花草樹木的成就感愈加微弱,加強學習、豐富自己的念頭在心中悄然萌芽。2017年,湯金潤成為我校經管學院的輔導員。在這里,他能夠與朝氣蓬勃的學生在一起,更感充實和愉悅。對于生活節奏,他也坦言:“雖然工作還是很忙,但是比起先前,有了更多空余時間來提升自己。”
然而,剛在輔導員的位置上“坐熱乎”的湯金潤就被調至基建處新校區建設指揮部規劃設計部。“我覺得如果我的專業特長能在新校區建設中得以發揮,并通過努力有所收獲,對自己來說也是一件好事。”在新校區,湯金潤不改學習初心,把“敏而好學”當成自己的工作準則。他在校讀書期間主修園林景觀設計,這與涉及建筑、結構、電氣、給排水、暖通等多個專業的建筑設計存在很大差別。據湯金潤介紹,在第一教學組團施工圖審圖階段,審圖單位會針對每個專業提出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問題。湯金潤直言:“有時候看不懂,但是又必須解決。”在搶時間、出成果的工作節奏下,他一方面積極向同事請教,獲得指導,另一方面也會找一些資料或者書籍,嘗試著自己摸索。
為學者日益,為道者日損。就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湯金潤逐層深入,積累了許多相關的專業知識和做事經驗。龔菁老師告訴我們,湯金潤在“接手工作以后,非常認真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好多問題,例如變更、洽商等,他都是自己先弄明白,然后再開展基礎專題會等下一步工作。盡管有時候因為閱歷尚淺、專業局限等原因,小湯學起來比較吃力,但是他依然非常用心,對自己不擅長的地方也非常謙虛。”
正是本著學習的態度,湯金潤總能夠把外部壓力轉換成敦促自己學習、進步的動力,也越來越能夠勇敢地面對工作中的新挑戰,并力求“靈活、嚴謹、規范、有效”地應對新問題。他總說:“現在想想,那時所謂的難題其實都不難,苦的是學習的過程。”
崇尚“推己及人”的工作態度
湯金潤在新校區主要負責校內外相關部門之間的對接協調工作。在前期承擔大部分單體建筑報規以及校園臨水、臨電報裝工作時,同事帶著他多次往返于設計院、北京市規委昌平分局、昌平水務局等部門與學校之間,最終取得了第一、二教學組團和校園總體規劃設計方案審查意見。
而后,湯金潤更成為學校、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等部門之間的紐帶,不斷重復著了解學校各部門需求、向設計院傳達校方意愿、向校方反饋結果的連環動作。湯金潤告訴我們,設計院結合設計規范以及使用需求設計的施工圖需要送審。這一步由人工完成,對同一條建筑設計規范的理解常常因人而異。對此,湯金潤不僅要學習審圖規范、看懂設計圖紙、消化審圖意見,還要在審圖人與設計人之間傳達彼此的看法和建議。此外,在施工過程中,若是發現圖紙、施工現場有錯誤、疏漏,需要修改、優化……他也參與其中,協調施工單位、設計單位共同解決問題。在2018年12月,湯金潤每周都要到審圖單位和設計院3至4次,現在也基本保持一周一次到設計院督辦的頻率。其中有一天,他來來回回往返于新老校區、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北京市政務服務中心等地之間,看問題、取圖紙、簽字、蓋章……從戴星而出到見燭而入,從城西北到城西南,一天沒吃飯,坐地鐵折騰了大約140公里。與他同一間辦公室的邵老師說:“在這一階段,湯金潤還親自帶領設計院的老師們到審圖所與之探討、研究相關事宜。他還因為無法好好休息而胃病復發。”當年12月31日,學校拿到了第一教學組團和學一食堂的強審通過意見,得以具備開展施工招標的前置條件。
歷事煉性,對人煉心。從設計師變成甲方,湯金潤坦言自己現在更愿意、也更能夠推己及人,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從前的他對設計有自己的理念、有自己的堅持。面對他人的意見,“(我)經常想不明白:這樣明明挺好的,為什么不用呢”,甚至還與對方發生爭執。成為甲方后,湯金潤慢慢了解到,一個建筑項目牽扯施工難易、造價、拆遷等各個方面,設計也必然要考慮一些實際問題。特別是經過一段與合作方的磨合之后,湯金潤會不由自主地反思自己,不僅嘗試著理解他人,還形成了自己的做事邏輯。龔菁老師說:“湯金潤剛來的時候是比較沖動型的。因為跟總包、監理、設計師等協調這么多工作,需要耐性和方法。他現在做事更成熟穩重了,碰到問題時會經過分析、請示之后作出判斷和決策,行動起來也非常干凈利落,而不是像以前一樣單純地認為就是誰的錯。”
秉承“腳踏實地”的工作本色
在同事眼中,湯金潤活潑開朗、真摯坦率,是一個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大男孩兒。特別是對新入職的小伙伴,他總會力所能及地給予一些關于工作的幫助,是大家心中的暖男。
湯金潤喜歡運動,不僅經常帶動新校區同事打籃球、踢足球,而且還作為多個運動類校園團體的成員參加相關比賽。他的同事告訴我們,一般情況下,湯金潤在每周二、四都會調動大家開展體育運動,表現出了“較強的組織能力,也推動了新校區的團隊文化建設,增強了大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湯金潤在周末還會逛逛周邊景區,這樣既能轉移注意力、排憂解壓,又可以提升精氣神、強身健體。談及此,他還開玩笑道:“沒有好身體,怎么建設新校區。”
但是,當問及對新校區的期待以及自己的工作設想時,湯金潤表現出與平時的“話嘮”截然相反的形象。他并沒有著墨太多,只是說了一句:“在遵守現有可研批復的前提下,建設一個能最大程度滿足大家日常生活、工作、學習需要,并且環境宜人的新校區。”可是大多數人并不了解,要實現這樣一個樸實的愿望,背后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彼時,新校區如呱呱墜地的嬰兒,在眾人的呵護、培育下漸漸長大。略顯青澀的湯金潤初入基建處,既成為新校區的建設者、守護者,也邁上成就“更好的自己”的道路。他希望自己能夠秉承新校區所有員工腳踏實地的奮斗底色,沉下心來干工作,心無旁騖鉆業務。之于新校區,“它的面貌日新月異就是最值得我驕傲的工作成績”;之于自己,“愿取得實實在在的進步,踐行初心、實現價值”。
尤喜后學多勤勉,世上新人趕舊人。建設新校區,也錘煉自己,湯金潤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