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外地來京務工絕不是什么新鮮事兒,大家目標基本一致,賺錢養家。但對同樣是外地來的曾師傅來說,卻不完全對。特別是現在,還有兩年就退休了,曾師傅時常會感嘆:就快退休了,學校對我這么好,我就想著還能為學校干點啥!這位曾師傅還真是把校當家呢!
曾師傅名叫曾慶一,東北人,耿直豪爽,說話辦事干脆利落。雖已年近退休,但依然身手矯健,干勁十足。給我的印象是,他干活很快,說話更快,采寫他全憑我死記硬背,根本來不及用筆記。他走南闖北,閱歷豐富,之前當過木匠,做過礦工,開過汽車,2000年兒子考入我校,他卻遭遇下崗,于是陪兒子來到北京,在咱學校后勤先做司爐工,后來干維修工,這一晃就是16年。
曾師傅沒多少文化,但他和老伴有一個樸實的想法,就是要讓兒子念大學,將來有出息。他說,剛到北京那會兒特別難,自己下崗,兒子上學交不起學費。還好咱學校了解情況后,讓他們緩交了學費。曾師傅有力氣、頭腦好使,又在咱學校后勤找了份司爐工的工作。兒子順利入學,自己的工作也有了著落,就這樣,邊工作邊供兒子上學,日子雖然過得緊巴,但能夠在兒子身邊,學校和后勤又提供了方便條件,曾師傅干活特別起勁,從那時起他就把學校當成了家。兒子也爭氣,學習成績很好,后來又考上了咱學校的研究生,現在他兒子已經在北京安家,小孫子已經3歲了。說起這些,曾師傅一個勁兒地感謝學校,他說:“學校把我兒子培養成人,我只是幫學校干點活,學校還給我工錢,是咱們學校成全了我們家。”說話間,他不由感嘆:就要退休了,我就想還能為學校做點啥!
曾師傅遇事善于動腦,愛學習愛鉆研,干活不惜力,技術也全面,所以他那一手活兒,沒人不佩服。主管維修的霍科長說起曾師傅贊許有加,“曾師傅干活兒絕對是把好手,維修的活兒沒他不會的,在學校十幾年,緊急搶修場場不落。”維修組長李師傅對曾師傅更是連豎大拇指:“曾師傅干活兒利落,臟活兒累活搶在前頭,遇到什么問題,不蠻干,先琢磨一會兒,然后會用最快最簡單的辦法來解決”。
曾師傅勤快是大家公認的,他自己也說,最愛上班,活兒沒干完、沒干好,睡不著覺。每天修修補補,解決問題后,他覺得自己很有用、有成就感。師傅們給我講了許多曾師傅的故事,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由于極寒天氣,小營校區合建樓頂的水箱凍裂了,嚴重危及到該樓電梯運行安全。情況緊急,雖然當時曾師傅重感冒,發燒39度多,嗓子腫得說不出話,但還是及時趕到現場與霍科長、李師傅等一起緊急搶修了6個多小時。學五公寓三層下水跑水,污水快沒過大腿了,曾師傅第一個跳進污水關上了水閥門。曾師傅認為這些事兒都再尋常不過,說那都是份內的事兒,根本不值得一提。曾師傅雖然是外聘職工,但只要遇到他認為不對的事兒,不管誰,他都敢說兩句。他說,不管別人怎么看,在他心里學校就是家,自己是學校一份子,所以他就會說得理直氣壯。
東北漢子耿直豪爽,說話有時候會傷人自己還不覺得,但曾師傅與同事們卻相處得很融洽。一方面,他雖然技術好、經驗多,但他對“新兵”從不擺架子,不管什么活兒,他都沖在最前面,哪里是重點、哪里是關鍵,邊干邊講。曾師傅還說:想跟人好好相處,就要多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問題,那樣就能聊得來。曾師傅還特別會勸解人,有時候誰遇到什么為難事兒,或者心情不好了,都會找到曾師傅解憂解愁。他會用自己的經歷或者別人的故事,來幫助化解。師傅們還告訴我,別看曾師傅文化不高,但什么都懂,什么都會,天文地理、政治風云的,什么都能給你說出個三四五來。時不時地還來兩句詩詞歌賦,業余時間活躍氣氛基本全靠他。
曾師傅依然每天在小營校區里忙碌著,積極認真地干好每一項維修的活兒,他心里想的都是學校、都是后勤對他的好,總想著能多為學校做點事兒。其實仔細琢磨,曾師傅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心懷感恩,就更容易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更能感受到關愛和溫暖,于是我們就可以愉快地、積極地去生活、去工作、去與人相處。感謝曾師傅,給您點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