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是你們吧?”來自計算機學院的劉楊鉞打完招呼后先依次朝我們微笑了一下,然后說:“這邊的教室基本沒有空著的時候,走,咱們去一個比較僻靜的地方”——劉楊鉞考慮的如此周到,讓我們很輕松地打開了話匣子。
作為2016年度校長獎學金獲得者中唯一的一名大二學生,劉楊鉞對于自己得到如此殊榮表現得很平靜。他說,自己只是符合申請校長獎學金的條件就報了名,并鼓足勇氣參加了學院的公開答辯,想不到還得到了獎學金,稱自己得到獎學金只是“幸運”。
申請獎學金的第一項條件“學習優秀”。劉楊鉞是計算機學院計算機大類2014級學習成績排名第一的學生,也是計算機學院“雨厚新生獎學金”的獲得者。他說學習并不是為了分數,最重要的是學習知識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中學階段,他就開始自學C語言和JAVA基礎知識,上大學前在計算機編程方面具有初步技能與經驗。進入我校計算機學院學習后,所學的專業正是自己喜歡的,所以學習起來特別有動力。他的學習成績優異,但學習方法并不神秘——上課好好聽講,課后認真完成作業,多讀書,多動手實踐。這是人人都懂卻很難堅持的學習方法,而劉楊鉞每天都在身體力行地堅持著,他認為認真聽好每一堂課,很有收獲;認為計算機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必須多動手實踐,才能學到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從周一到周五,除了保持高效率、高質量的學習外,他還抽出一些時間學習英語,為今后考研或出國做一些準備。
還記得致青春里的陳孝正嗎?他給自己制定了一套完美的人生計劃。其中,給自己制定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是:珍惜學習的每一個機會,嚴格要求自己,鍛煉自己,不枉費大學時光。現實中你遇見過這樣的人嗎?
劉楊鉞正是這樣的。他一直很明確自己在什么時候該干什么,在上大學之前就為自己定下了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他對自己的大學四年做了認真的規劃:大學一、二年級要努力學好基礎課程,為后續的專業課程打好基礎,同時要學好公共選修課程和通識課程,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類活動和各類競賽,廣交朋友,擴展知識,提升能力;大學三、四年級要刻苦學習專業核心課程,學好“科研開發類軟件項目實踐”這類課程,參加科研課題的研究與開發,獲得項目經驗,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可以看出,劉楊鉞不僅很早就為自己設定了大學四年的奮斗目標,而且能憑借自己對專業的熱愛和對學習的堅持,一步一個腳印,扎實前行。入學以來,劉楊鉞先后獲得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學C語言程序設計競賽一等獎、北京市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大學物理競賽二等獎等獎項和榮譽。
劉楊鉞興趣廣泛,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參加各種競賽和社會實踐。他利用假期到北京市博譯慧通技術有限公司實習,前往瑞典Halmstad大學進行社會實踐。此外,他也十分喜愛音樂、足球、網球、棒球、自行車運動、旅游等,還參加了學校的男子藤球隊。
劉楊鉞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處于什么狀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這一點不僅體現在學業,也體現在生活方面。他認為毅力很重要,大學四年一定要培養堅韌毅力。為了磨煉自己,劉楊鉞利用暑假,與家人朋友一起完成了北京-西藏的自駕旅程,歷時29天,行程近2萬公里,途徑河北、內蒙、寧夏、甘肅、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陜西等10多個省份,完成了青藏線和川藏線的考察,拍攝了沿途自然景觀和風土人情的照片近3萬張,克服了高原反應,暴雨、崩塌等困難。旅行帶給人們啟迪和思考,他也從未停止行走的腳步。剛剛過去的這個寒假,他又完成了中國抗日遠征軍出征線路的自駕旅程(昆明-大理-保山-騰沖等地),沿途收集了中國抗日遠征軍的有關資料和近8000張圖片,參觀了惠通橋等抗戰遺跡和滇西抗戰紀念館等,在抗戰國殤墓園緬懷抗日先烈,在旅途中克服各種困難,邊拍攝記錄邊學習思考。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也許旅行能帶給人們更多的感悟和動力。他說他會更堅定地走下去。目前劉楊鉞的學習生活依舊,獲得學校第二屆校長獎學金并沒有讓他覺得與眾不同,他仍舊在自己的軌跡上一步一步,踏實前行。
他說,堅持才能看到更好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