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凍的寒冬天,人們最想要的就是屋子里暖融融、熱呼呼的感覺,北方人過冬,供暖是必不可少的。對于咱們學校來說,冬季供暖也是件大事兒,關乎著全校師生的冷暖。咱后勤有位專管供暖30多年的馬科長,在他心里,供暖更是天大的事兒,他的酸甜苦辣、夢想追求也全在供暖里邊兒了。大家是不是都急于了解下供暖人馬科長的故事呢?
他叫馬德云,是后勤物業服務科專管供暖的副科長。馬科長今年58歲,河北滄州人,18歲來到咱學校后勤,先后做過炊事員、瓦工、司爐工和供暖維修班長,打1991年到現在一直擔任后勤物業科副科長,專管供暖。馬科長人很普通,高大但不威猛,反透著厚道與親和。
老革命遇到新問題。今年小營校區鍋爐房更新改造和鍋爐房內外墻土建裝修兩項工程同時同地進行,而且工程開工晚、工期短、任務重。馬科長要協調、檢查,要盯著質量、催著進度,還要部署供暖前期工作,同時要值班。他說:“鍋爐房土建,大門被拆掉,整個鍋爐房沒個人值班肯定不放心呀。”于是,自打8月底兩項工程開工以來,馬科長就住到了學校,每晚都會到鍋爐房,里外看看、轉轉,白天繼續主持工作。工程后期,還要盯緊供暖季節工崗前業務培訓,還要跟鍋檢所溝通驗收和試供暖等事情。后勤領導也十分清楚這份責任不輕,經常到鍋爐房看看,詢問情況,給予支持。越忙事兒越多,趕巧今年十月份物業科另外一位副科長意外摔傷請了長病假,小營校區綠化、衛生和維修等工作的管理又落到了馬科長頭上。就這樣,他從8月份到11月初一直忙得象個機器人,最終保證了今冬的正常供暖。
全力以赴保證供暖試運行。每年試供暖的半個月是供暖人最忙、最累的階段。就拿小營校區來說,6個人負責18萬余平米供暖面積,一方面要為各處暖氣片放氣,同時要跑維修。盡管前期作了大量檢修工作,但因供暖前后管道熱漲冷縮,特別容易出現漏水情況,維修量成倍增加,6個人馬不停蹄也顧不過來,所以只能按照輕重緩急排隊處理。11月5號試供暖當天,合建樓一戶家屬住戶暖氣跑水。馬科長帶人趕到時,那戶家里確實水已經跑得比較嚴重了,戶主兩位老人非常不高興地一直責備幾位維修人員,馬科長帶著人邊搶修,邊挨訓,邊說好話,最后將合建樓暖氣管道的水全部卸掉,晚上10點多鐘才完成了搶修,第二天又將水全上滿才算完事。供暖季象這樣加班加點緊急搶修的事是常事兒,有時三九寒天照樣鉆地溝卸水,搞得渾身濕透冰冰涼,也得堅持干完活兒上完水。
其實,學校試供暖的第一天,恰好是馬科長的生日。當天女兒早早買回了大蛋糕,高興地準備為老爸好好慶祝一番,可是直到晚上8點來鐘馬科長才匆匆回家,只簡單吃了幾口,又匆忙返回學校投入了搶修工作。
馬科長的辛苦堅守。都說供暖工作半年閑、半年忙。內行人知道,這閑的半年工作并不少,要完成供暖的準備工作,包括維修管線、設備送審年檢、施工更換部件,特別是鉆地溝維修的活兒更是后勤最難干的活兒之一。遇到蚊蟲多的,打開井蓋,黑壓壓一片蟲子往出爬,得先用開水燙過,才能下井干活。只要供暖一開始,供暖相關人員每天上班,周末、寒假、春節一天也不能休息。當然最操心、最辛苦的還是馬科長。不說別的,自打他進入鍋爐房,30多年中只回老家過過一次春節。都是為人子女的,不難想象,幾十年年三十兒都不能陪父母過,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滋味兒。辦公室小何同情地說:“整個供暖季四個月,馬科長就把學校當家,每天就只能回自己家吃頓飯。”
馬科長的開心時刻。在忙碌的日子里,馬科長也有小小的高興事兒。11月6日供暖的第二天晚上6點半左右,我正在供暖辦公室采寫他,一個電話打進來,馬科長接過電話沒多會兒,咧開嘴開心地笑了。放下電話,他長出一口氣,原來是一位家屬住戶因裝修導致暖氣不熱,經過反復分析、查找、加班加點維修,暖氣終于熱了。馬科長放松地靠在椅背兒上,一邊介紹著,一邊一口接一口地喝著熱茶。看得出,供暖季里,能夠正常為大家供暖,能夠及時有效地解決誰家的供暖難題,就是馬科長最開心的事兒了。接到一個“問題暖氣已得到解決”的電話,再喝上一杯熱茶,馬科長整個人那種放松、發自內心的快樂很讓人感動。
馬科長的夢想與追求。馬科長說現在的供暖工作跟以前不一樣,雖然咱們的鍋爐是越來越先進了,但是各校區的供暖管線還是原來那些,年久老化現象越來越多,而且其他工程對我們管線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供暖管道溝的情況越來越復雜;家屬區好多房屋出賣給社會人員,他們對我們的供暖設備進行了自主改造,導致許多問題,而且給維修工作造成許多不便。說著他隨口給我說了好幾處管線的情況,全校供暖管網哪里是什么情況都在他的腦子里,信手拈來。馬科長說:“這些新情況我們不能改變,只能適應,并且得想辦法做好維修,保證正常供暖。”他還告訴我,現在供暖還要注意做好節能工作,要根據天氣情況隨時調整,并且特別注重假期里相關無人樓宇的低溫運行。
馬科長還在繼續用他辛勤的忙碌講述著供暖人的故事。仔細琢磨,其實30多年的后勤供暖服務管理工作,潛移默化中“為全校師生服務、為大家冬季送暖”,已經內化成了馬科長生命的一部分,吃苦受累沖在前面都是一種習慣、一種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