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會實踐心得|聆聽師言,傳承益道
“鶴發銀絲映日月,丹心熱血沃新花”,人們常說這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培養著祖國的棟梁。可當時間回到十年或是二十年以前,他們不過也是一朵初生的新花。暮去朝來,他們也踏上了輪轉的道路,做著同樣的事。
在我小的時候,望著三尺講臺上從容自如的老師,好像星辰一樣熠熠閃光,那時我心里便為教師這份職業埋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盼望著,盼望著,盼望它長大。
這次暑期社會實踐我們采訪了麗水市內的部分優秀教師,聆聽了老師們的故事,獲得了許多寶貴經驗。作為師范生的我,在此之前從未真真切切地了解過作為一名教師所要承擔的責任與職責。
本次采訪的教師中既有奮戰在教育一線的老師,也有統籌教育工作的校長,聽著他們分享自己讀書時的經歷以及他們在學校里是如何學習的,我便覺著和我產生了莫大的共鳴。老師們無一例外,在學生時代便開始進行大量的知識儲備,博覽群書。他們對于自己的專業學習追求扎實、深刻、精細,把握時間和機會,鍛煉自己。
再后來老師們離開學校,開始了他們作為教師的征途。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他們作為教師在教育前線付出自己的精力與時間,而這條路到這并非是走到了終點。相反他們仍然保持著學習的初心,在科研、教學等領域不斷提升自己。一群又一群優秀的祖國花朵在他們的培養下走出學校,“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我想這大概是為人師者最欣喜的事情。
聽到這里,我一邊在感嘆于老師們的優秀,另一邊也在反思在接下來的生活學習里如何能夠讓自己與教師這份職業貼的更近一些。在當下極度內卷的社會情況下,僅靠心中的那份熱忱顯然不夠,而常年的積累顯然不可或缺。
在這次訪談的過程中,除了了解到老師的工作之外,我還看見了這份工作背后的辛苦。身在教育一線的老師,工作強度較大,日常瑣事很比較繁 多;還有的老師雖然教學壓力較小,但是對于教學以及日常學校管理等工作卻是很繁雜的,工作時間也比較長。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收獲頗豐。而我心底的那顆種子好像也冒出了點兒小芽!
作者:鄭怡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 在“醫”路鄉伴中譜寫青春底色
- 尋訪紅色足跡,賡續紅色血脈。伴著暑期的陽光,我跟隨南京醫科大學“醫路鄉伴”健康鄉村促進團,來到鹽城,通過現場教學、專業講解、實
- 09-03
- 稚與最初
- 這一場支教已經有了它的意義,開心過后便是不舍,因為這象征著支教的結束,故作老成的我們和稚與最初的他們在這個夏天相遇,此后便是分
- 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