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與最初
夏季的風帶著燥意,黏在少年們掛著汗珠的臉龐,那是出發前的我們。踏上前往段店小學的路途,大巴車撞開夏日的煩悶一路帶我們到達終點,那是我們夢開始的地方。干凈而氣勢宏大的大門遮掩著學校里干凈中難掩時間磨礪痕跡的操場以及三四層的教學樓,那是段店小學。踏著活潑的步伐,稚嫩臉龐上掛著笑容,卻難掩眼神中的不舍,轉頭向家長告別的最初的他們,那是我們的學生。
由于條件的受限,我們只能住在少數幾個安裝了空調的音樂室以及播音室,為了提高床鋪舒適度而鋪在床單與地面之間的瑜伽墊仿佛在嘲笑著我們的自不量力,呼呼作響的空調也在為它助勢。收拾行李的過程即使有空調降溫也未曾拂去少年們臉龐上的汗水,終于收拾完的我們卻也不能停下來休息半刻便要準備去采買未曾帶來的生活用品,所幸學校門口便有一條街的店鋪,于是在店鋪中購買生活用品便成了我們接下來的任務。炎熱的溫度無時無刻跟著我們在行動,卻難以破環少年們交流中所流露出的歡樂以及期待。偏差的條件始終難以阻擋我們前進的腳步。
小時不識月,呼做白玉盤,可能形容的就是他們。初見時吵鬧的教室,飛過的紙飛機,拍打的桌面,或許愛玩便是孩子們的天性,“頑皮”就是我對他們的第一印象。各個老師自我介紹時不時有膽大的同學提出問題,也有下面同學異口同聲念出的我們的名字,最熟悉的幾個字被他們念出來卻是全新的感覺,一聲聲“老師”脫口而出,激起了我們心中莫大的驕傲。老師,你的名字怎么有四個字?老師,你的茜是多音字對嗎?老師……
第一節給他們上的課便是音樂課。為了支教最后一天的文藝匯演,每個老師都在提前教授同學們節目,我也不例外。為了激起同學們的興趣,同時考慮到歌曲學習速度以及歌曲難度,我們選擇了《開心往前飛》這首歌,剛放出來就聽到同學們在大聲的跟著歌曲唱,很驚訝雖然相隔十歲,但我們的童年似乎是一樣的童年。所以教學的難點放在了同學們對歌曲不同的熟悉程度以及對歌曲中休止符的處理不當上。為了解決第一個難點,我和我的搭檔帶著同學們對著歌曲進行了一遍又一遍的重復,確保每個同學都對歌曲有了一定的熟悉。此后我們開始將歌曲拆分細講,教同學們如何打拍子,如何認簡譜,每一句進行帶唱,但礙于學生們無法理解歌曲的停頓之處,我們便在黑板上寫出重難點的歌詞,對其進行畫斜桿以此來表示停頓,終于解決了歌曲的演唱問題。
此后雖然也給同學們上過許多節課,但第一節音樂課卻仍然是印象最深刻的,或許是那耳熟能詳的旋律連接了兩個不同時代的童年,也或許那是我們的初識。
如期而至的文藝匯演,帶著緊張又期待的心情觀賞學生們的表演,聽著陣陣掌聲,或許這一場支教已經有了它的意義,開心過后便是不舍,因為這象征著支教的結束,故作老成的我們和稚與最初的他們在這個夏天相遇,此后便是分頭奔向自己的歸處,成為自己的鮮衣怒馬,流連沿途的烈焰繁花。
作者:鄧洋茜子 來源:原創
- 稚與最初
- 這一場支教已經有了它的意義,開心過后便是不舍,因為這象征著支教的結束,故作老成的我們和稚與最初的他們在這個夏天相遇,此后便是分
- 09-02
- 我的第一次支教生活
- 煙臺大學計控學院童心同行支教隊赴菏澤單縣王小莊小學進行支教活動
- 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