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聚
在文化自信成為時代命題的當下,東南大學"探語學布"實踐團以青年視角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探索。實踐團由交通學院學子組成,將目光投向邯鄲成語文化與南通藍印花布,在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中尋找文化傳承的密碼。實踐團對主題樂于思考,積極參與,都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躍躍欲試,希望通過實踐將古老的成語故事與精美的藍印花布推向大眾視野,讓東大人的智慧與擔當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熠熠生輝。
探索
實踐團在寒假分隊前往了河北邯鄲和江蘇南通實踐。
邯鄲分隊的文化尋訪從博物館啟程,了解發源邯鄲的成語和新時代成語釋義,認識到成語不是簡單的四字組合,而是承載著歷史變遷的活態文化。小分隊對講解人員常女士進行了采訪,常女士分享了自己對邯鄲成語的認識和對宣傳方法的見解。 因為"通過文創產品活化歷史"的理念,第二站來到了文創店,卻遭遇到現實挑戰——拼圖、冰箱貼等同質化產品難以激發年輕群體的共鳴。這種發現讓成員們意識到,傳統文化創新需要更深層的文化解碼。
南通小分隊在藍印花布博物館的經歷也收獲了不少。從僅是欣賞花布和聆聽講解到親身體驗,成員們觸摸到匠人精神的溫度。那些靛藍色紋樣不僅是審美符號,更是連接古今的生活記憶。成員還采訪了博物館工作人員,了解他們與藍印花布的不解情緣。
成果 目前,實踐團已將調研素材和采訪視頻進行整理,為進行宣傳使傳統文化突破地域限制做準備。且,因小紅書有大量外國友人入駐,實踐團借小紅書架起文化橋梁,用英語發布有關邯鄲成語的內容,獲得了不錯的反響,不少外國友人與成員保持日常交流來學習邯鄲成語的有關知識。接下來,實踐團會保持這種交流,并會在文創產品創新方面下功夫,為邯鄲成語和藍印花布的發展作出新時代青年的努力。
遇上成語和藍印花布,傳統與現代的對話仍在繼續。我們用腳步丈量文化根脈,以創新思維重構傳統表達,在青藍相間的文化圖譜上,勾勒著屬于這個時代的傳承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