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彭湖權)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它見證了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從苦難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走向獨立自主、繁榮富強的偉大歷程。在這個寒假,某高校的大學生黨史學習實踐團帶著對這段歷史的敬仰與探索,踏上了追尋紅色足跡的征程。他們通過走訪紅色教育基地、開展主題研討,深入學習黨的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進一步增強團員青年的“四個自信”,激勵廣大青年矢志不渝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1921年7月1日黨的誕生之日起,中國共產黨便肩負起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歷史使命。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經歷了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最終在1949年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創了中華民族的新紀元。
實踐團的第一站是遵義會議會址。長征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次偉大轉折,1934年至1936年,紅軍歷經艱難險阻,跋涉二萬五千里,最終勝利到達陜北,保留了革命的火種。在紀念館的入口,一座巨大的紅軍塑像巍然屹立,仿佛在訴說著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成員們沿著塑像后的石階緩緩而上,仿佛也在經歷著一場心靈的洗禮。

隨后,實踐團來到了抗日戰爭紀念館。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的勝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展現了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的民族精神。館內的歷史細節豐富,一張張黑白照片、一件件繳獲的日軍戰利品,都在講述著那段不屈不撓的抗戰歷史。
在主題研討會上,成員們深入學習了《論持久戰》等經典文獻。《論持久戰》是毛澤東于1938年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的演講,它科學地分析了戰爭形勢,提出了抗日戰爭的三個階段,為中國人民戰勝日本侵略者提供了戰略指導。
實踐團還進行了一次特別的訪談活動,邀請了經歷過解放戰爭的老黨員張爺爺。解放戰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政府軍之間的一場決戰,從1946年開始,經過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最終在1949年宣告了新中國的成立。

在實踐活動的最后一天,成員們來到了紅軍烈士陵園,這里長眠著成千上萬的革命烈士。他們的犧牲,為新中國的誕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次黨史學習實踐活動,不僅讓團員青年們接受了深刻的黨性教育,更是在他們心中播下了紅色的種子。實踐團成員們紛紛表示,將以此次實踐活動為契機,繼續深入學習黨的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為實現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歷史的接力棒已經交到新一代青年的手中。該大學生黨史學習實踐團將繼續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通過開展更多有深度、有溫度的黨史學習活動,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砥礪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