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學生網資陽9月15日電 (通訊員 潘玉琴)“一面旗幟,只有高高飄起,才能獵獵飄揚;一種精神,只有薪火相傳,才會源遠流長。”為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的號召,助力教育扶貧事業,西南財經大學組建了金融青協·于歸支教實踐隊,于2023年7月17日至7月28日前往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臨江鎮清泉小學開展為期12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本次支教團隊由金融、國際商務、工商管理等多個學院成員組成,活動開展期間,實踐隊結合專業所學,走進基層對留守兒童開展學科幫扶服務,積極探索教育助力鄉村發展的道路。
清泉小學是一個傳統的鄉鎮小學,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離開家鄉,前往城市打工。而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受條件所限,只能將孩子留在家鄉,交給老人撫養,這些孩子統稱為留守兒童。清泉小學的大部分學生由他們組成。客觀上來說,鄉鎮小學的師資力量相較城市小學較差,而老人的監管力度相較父母較弱,導致一部分留守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學到的知識也不夠。而作為大學生的支教團,于歸支教隊選擇暑假這一特殊時期,以夏令營的形式,支教的方式深入農村生活,克服住宿條件簡陋,教學環境較差的困難,專門制定融合趣味性與學術性為一體的課表,為自愿的六年級學生提供銜接課程與興趣課程,希望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助力成長。
在本次支教活動中,支教隊員們充分考慮到小朋友們即將升入初中的情況,故而進行了一些課堂知識內容的銜接與預習,如: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等。在正式展開授課之前,志愿者們已經利用在校時間做出了一系列教學計劃,并且隨著課堂的進行適時調整自己的計劃,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小朋友們的需求。在小學授課期間,得益于校長的幫助與支持,志愿者們可以在教師辦公室內進行備課,半開放的環境與工位更加有利于志愿者們對授課內容與授課計劃的探討與研究,也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隊員們的備課效率與質量,從而能夠為小朋友們帶去更適合他們實際情況的教學內容。在知識類課堂上,志愿者們嚴謹授課,小朋友們認真聽講,大家一起暢游在知識的海洋,為之后升入初中的學習打下更加堅固的地基。
除此之外,在與校方的溝通交流過程中,隊員們了解到這里的小朋友們對藝術類課程接觸較少。隊員們不僅希望小朋友們可以學習到學科知識,也希望能夠給小朋友們帶去更多的歡樂、幫助小朋友陶冶情操。在這一點上,于歸支教隊與校方不謀而合。因此支教隊設置了一些趣味性藝術類課程,如:音樂課與書法課。于歸支教隊開展音樂課的初衷是希望小朋友們能夠認識到更多的樂器,從中體會到樂器的美妙與音樂的魅力,從音樂中汲取生活的力量,因此支教隊成員在前往支教目的地時,帶上了多種樂器。在音樂課上,一名志愿者伴奏,另一名志愿者引導合唱,音符跳躍婉轉,歌聲清脆嘹亮,小學里回蕩著小朋友們清脆的童聲,定格著這一瞬間音樂的魅力。同樣,于歸支教隊選擇書法課的初衷也不僅是為了幫助小朋友們規范自己的書寫行為,同時也希望能夠帶領小朋友領略我華夏五千年歷史長河中書法的厚重的魅力。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隊員們上網查閱了許多資料作為借鑒,結合自身過往學習書法的經驗,向小朋友們一點點揭開書法的面紗,領略其中的奧秘。
2023年7月28日,于歸支教隊開展了結營儀式,為本次支教落下了圓滿的帷幕。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為團隊同學搭建起展現專業能力的舞臺,幫助他們了解基層教育情況,同時也發揚了青春本色,弘揚了志愿服務精神,將西財學子專業所學融入支教活動中,彰顯責任擔當,為鄉村教育事業發展貢獻出了屬于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