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運河遺址,助力文化傳承
2023年1月31日上午,山東科技大學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院“千里”運河實踐小隊前往京杭大運河謝家壩遺址進行實地考察,謝家壩位于東光縣連鎮鎮運河五街、六街的交界處,南運河東岸。南運河河北段多彎道,致使險工險段眾多,連鎮謝家壩為險段之一,歷史上洪水在此處曾多次決口。
首先小隊成員沿著街道來到運河附近的居民區,在小區門口見到了保護運河的標語,這也意味著附近居民有著對大運河的保護意識。接著小隊成員來到大運河河畔,由于今年氣溫較高,大運河并未解凍,運河表面波光粼粼依舊可見,沿著大運河河畔公路向南走去,每隔一段距離就能看見一個河長制信息公示牌,說明了政府對于運河險情防控和運河生態保護的重視。之后我們來到滄州-衡水兩城市交界處的橋附近,在這邊我們見到了習主席語錄,再次體現了國家對水環境保護和水災防控的重視。在橋的南邊,運河兩邊便有了居民房,墻面全都是紅色,瓦片也都一模一樣,獨具特色。
隨后我們來到大運河謝家壩水工智慧展示館外的文化宣傳墻附近,瀏覽欣賞了諸多墻畫,從中得知了謝家壩的背景、工藝等等文化知識,并且了解到了近些年來國家對于京杭運河文化保護、傳承所做的諸多宣傳和措施。接著我們來到展示館門前,由于某些原因,展示館不對外開放,所以小隊人員只對館外進行了參觀,之后小隊成員通過網絡查詢到了其他實踐隊參觀文化展示館的一些資料,對館內進行了簡單了解。
半天的運河社會實踐雖然短暫,但是收獲卻是頗豐。京杭大運河,這個曾經停留在人們記憶里的碎片,對于今天大多數人來說,僅僅源于學生時代的歷史課本里。經歷了這一次社會實踐,我們小隊對京杭大運河的了解不再是書本和網絡,而是真實地感受了大運河的前世今生和文化內涵,進一步了解了京杭大運河的重要地位和以及保護和傳承運河文化的必要性。
最后,小隊成員總結分享感受,結合后續調查問卷進行思考和討論研究,聯系京杭大運河當地負責部門工作人員,向他們提出保護和發展京杭大運河的合理建議,借助大運河這一特色文化景點加大網絡宣傳力度,希望在傳播文化的同時也可以帶動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
時間:2023-02-02 作者:孫家俊 來源:山東科技大學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