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廣大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練就過硬本領,發揚奮斗精神,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為進一步響應習總書記的號召,關愛留守兒童,助力鄉村教育事業,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虔南星火”分團來到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小密鄉祖彬留守兒童樂園,擬開展一場為期約為兩周的支教活動。
經過兩天忙碌的前期籌備與工作對接,教學計劃得以初步開展。2025年7月8日上午7點30分,支教團全體成員伴著清晨的微風與雞鳴蟬唱踏入留守兒童樂園,動作利落地打掃起衛生,隨即安排各年級學生有序落座。8點整,老師們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學工作中。
上午迎來的有書法課、編繩課和詩歌鑒賞課。書法課上,周怡老師為一二年級小朋友教授硬筆書法,引導他們書寫自己的姓名,再練習簡單的漢字。期間老師不斷糾正孩子們的書寫習慣問題,并在黑板上逐一示范。在一步步耐心的指導下,孩子們的字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他們也對漢字的結構美和形體美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周怡指導漢字書寫
徐興遠則帶領孩子們練習軟筆書法,他先介紹了隸書的起源,隨后細致地教授同學們書寫長橫與短橫。一方硯臺、一紙筆墨間,不僅是書法技巧的傳授,更是對專注力與毅力的鍛煉,孩子們也在各自暗暗的較量里滋長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傳承之心。
編繩課上,劉珍禎老師教孩子們用平結編手繩,帶領小朋友從打結開始,一步步細致講解,“固定繩頭,左壓右打結,右壓左打結,一直重復,最后收尾固定”,孩子們跟著步驟慢慢編出了漂亮的手繩。他們舉著自己的成果向老師們展示,眼中的光與繩結的彩交相輝映,定格成一幅充滿成就感的溫馨畫面。
劉珍禎和周怡指導編繩
編繩課的余韻尚未散盡,一場詩歌的畫卷已悄然鋪展。姜天澤帶領高年級同學們賞析《宿建德江》,他將詩人泊船沙洲的情景和開闊而寧靜的夜景在同學們面前鋪陳開來,引導同學們體會其中“愁”情和羈旅之思。接著老師又講解了詩的起源,從《詩經》談到《漢樂府》,帶領同學們學習詩歌歷史,感悟詩歌之美。在這場跨越千年的文化漫游中,同學們也默默在心里播下了熱愛傳統文化的種子。
下午首節象棋課,方晶碩老師詳細講解象棋規則,并介紹殘局的基本解法,孩子們之前對此從未涉獵,卻仍然努力地跟著老師一起破解棋局。
方晶碩講解棋局解法
上完正式課程后,作業輔導課有序展開。曹一鳴、伏曦老師帶大家學習英語。答疑空閑之余,老師們仍不忘向孩子們傳授知識。張昊然帶孩子們朗讀漢樂府詩《長歌行》,趙藝媛介紹了江西南昌著名景點滕王閣的歷史。彭家鵬向孩子們科普“一國兩制”的方針,讓愛國信念扎根童心。
李雅慧輔導化學作業
張昊然講解漢樂府《長歌行》
趙藝媛講解《滕王閣序》,包智慧教授數學知識
理論課上畢,體育鍛煉也必不可少。下午第二節,曹一鳴、趙藝媛和王楠老師在活動室里陪孩子們打乒乓球,他們年齡雖小但球技卻不容小覷,幾番切磋之下,三個老師相繼成為了他們的手下敗將。孩子們激動得捧腹大笑,蓬勃的朝氣把此時稍顯昏暗的活動室里襯得明亮、溫暖而鮮活。
王楠與孩子們切磋乒乓球
與此同時,宋迅老師帶著其余小朋友在室外進行自由活動。藍天白云為幕,稻香清風作伴,孩童追逐嬉鬧,歡聲笑語不絕于耳。他們在此既鍛煉了體魄,又結交到許多新朋友,給漫長的暑假增添了不少新樂趣。這段支教旅程,如同照進留守兒童生活的一束光,讓他們把暫時缺失的親情溫暖,化作和伙伴并肩成長的力量。
放學護送孩子回家
放學后,老師們盡職盡責保證每個學生的人身安全,在每個岔路口派出兩名老師護送小朋友回家。日落黃昏,又是清涼的風拂過臉頰,這一天的支教活動也圓滿落下帷幕,但這份來自支教團隊的關愛與知識的種子,已經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隊員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去播撒知識與希望,為孩子們鋪就一條通往美好未來的道路。
文案:包智慧
攝影:姜天澤 茹文澤
審核:伏曦 趙藝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