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境界與三層樓
一個小沙彌,出家修行多年,一直沒有開悟,他相當痛苦煩惱。一天夜晚,小沙彌去拜見老方丈,向老方丈訴說自己內心的苦楚糾結。
老方丈對小沙彌問道:“徒兒,你知道人生三境界嗎?”
小沙彌請教道:“師父,人生有哪三境界呢?”
老方丈說道:“第一境界是求。世人生活在物質的世界里,覺得物質追求是生活的動力,一輩子都被物質假相迷惑所困,以為有了充足的物質,就能得到人生的全部美好幸福;不少人都傾盡一生的精力去追求財富名利欲望,身體消亡的那一刻也沒弄明白自己為何而來,應該回歸何處,這一世都等于白來。世間大部分人活在這個境界中。第二境界是緣。一些人在物質豐富之時,發現物質只能帶給人們一些快樂、一些美好;物質并非能夠帶給人們全部美好幸福。尤其在物欲橫流之時,人們內心常常會充滿多愁善感、苦悶迷惘、憂悒傷痛,卻不知道如何消解排遣。一些人開始了內心精神的求索,尋求內心精神的寧靜、安逸,逐步脫離部分物質控制,有意識地選擇放下一些外在物質的東西,開始回歸到身體本質層面,明白身體是修行的根基,生命是人生之本,開始珍愛自己、珍愛周圍親近的人,花費精力去修復還原自我的身體和心靈。這些人已經懂得了回歸生命,進入到生命的本源。世間少數人活在這個境界中。第三境界是舍。一些人在內心精神修行中,上升到靈性境界,終于悟到一切遇到的人,一切創造的事,一切經歷的情,都是為了幫自己完成這一世的修行圓滿,每個與自己有緣者都是自己生命的貴人。無論好與壞、對與錯,看清了自己經歷的一切痛苦都來自頭腦的判斷分別,人再也不為一切所困擾,沒有了執著、痛苦,懂得調控情緒,意識與身體逐漸完整合一,體會到了所謂真正的幸福和快樂所在,心靈開始成長、成熟,知道創造奉獻比索取擁有更美好幸福,明了感恩回報是人生最美的幸運與幸福,明白創造奉獻、惠澤眾生、造福眾人才是人生最美好的幸福之道,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世間極少數人才能達到人生最高境界。”
小沙彌聽了老方丈這番話,有所開悟道:“師父,你是說人生的境界越高,內心就越寧靜,精神就越崇高,靈魂就越高尚,人生就會美好幸福。”
老方丈說道:“徒兒,你知道人生還有三層樓嗎?”
小沙彌問道:“師父,人生有哪三層樓呢?”
老方丈說道:“人生有三層樓:第一層樓是物質生活,第二層樓是精神生活,第三層樓是靈魂生活。具有第一境界的人居住在第一層樓,具有第二境界的人居住在第二層樓,具有第三境界的人居住在第三層樓,人生的三層樓與人生的三境界都是互相對應的。你知道自己居住在哪層樓嗎?”
小沙彌說道:“我不知道自己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不知道自己身處何境界?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也不知道自己心住在哪層樓?”
老方丈說道:“這就是你迷惘不悟的根源呀!徒兒,只有明智自己從哪里來,到哪里去,身處何境界,才能定位自己、求索人生,才能完善自己、成就人生。只有明智自己到底是誰,自己心住在哪層樓,才能有效地修行自己、造就人生。只有真正地明智人生,覺悟人生,定位人生,修行人生,努力人生,奮斗人生,才能創造大成人生。”
小沙彌瞬間開悟——只有明智人生,覺悟人生,定位人生,修行人生,努力人生,奮斗人生,才能創造大成人生。
時間:2022-09-24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三境界與三層樓
- 一個小沙彌,出家修行多年,一直沒有開悟,他相當痛苦煩惱。一天夜晚,小沙彌去拜見老方丈,向老方丈訴說自己內心的苦楚糾結。
- 09-24
- 鷹與蜣螂
- 兔子看見沒有什么人可以救它,只是恰巧看到一只蜣螂,便求它援助。蜣螂鼓勵兔子別怕,它見鷹將要到來,便請求鷹不要抓走向它求救的那兔
- 09-23
- 裝在心里的鏡子
- 《世說新語》中記載,西晉時,有一個叫周處的人,年少時橫行鄉里,與山中虎、水中蛟并稱三害。
- 09-23
- 大將軍,小細節
- 陶侃是晉朝著名的大將軍,從軍四十載威震疆場,雖然名聲顯赫,卻不僅僅是靠打勝仗贏來的。
- 09-23
- 一舉三得的智慧
- 裴谞是唐德宗時期的人,由于受到宰相元載的排擠,在朝廷沒待上幾年,便被下放到地方做官,擔任過幾州的刺史,后來又回到朝廷
- 09-23
- 唐太宗巧治貪官
- 對官員腐敗,唐太宗李世民曾采取過一種奇葩的處置方法——“顛罰為獎”,對那些受賄的貪官進行“公然獎勵”
- 09-23
- 勿以小惡棄人大美
- 《資治通鑒》記錄了一段孔子嫡孫子思推薦茍變給衛侯的故事。子思言茍變于衛侯曰:“其才可將五百乘。”
- 09-23
- 利益面前平常心
- 有一個小和尚,每天在廟里潛心研究佛經,參禪打坐。十年后他感到自己慧根已生,已有佛心。
- 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