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旸嘉永遠保持純粹的初心
“做一個時刻保持清醒的人,想清楚自己大學四年希望收獲什么,以及未來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食工類1701班的丁旸嘉這樣說道。保持著永遠思考、永遠進取的純粹初心,她不斷在學習中歸納,在授課過程中總結,最后,被評選為2018-2019年度學習支持中心“金牌講師”。
因為想做,所以嘗試
說起成為有機化學講師的契機,丁旸嘉的回答顯得很單純:“其實就只是當時我覺得自己的學習方法不錯,又想找到一個知識輸出的平臺,學習講師恰好滿足了我的需求。”成為講師或許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但是對于這樣一個簡單直率、敢于嘗試的女生,或許只要“想做”就夠了。這正如她自己一開始所說的,只有秉持著最純粹的初心,才能走完最艱難的路途。
因為責任,所以認真
總結自己的學習方法、備課、修改PPT、調整授課方式……丁旸嘉在成為優(yōu)秀講師的路上孜孜不倦地努力,不忘初心地前行。“金牌講師”是一種榮譽,更代表著一種肯定。她提到:“我曾做過一個問卷調查來了解聽課同學的意圖,他們有的是想修回學分,有的是想學習一些小技巧,所以結合學科部每次發(fā)來的上課學生名單,我都會有針對性地備課,盡量能最大程度的滿足同學們的需求。”這聽起來或許很簡單,但若不是最真誠的熱情又如何能想到這樣為他人考慮。
在這整個授課過程中,丁旸嘉不僅協(xié)調好了講師的身份和自我學習的過程,更是通過給別人授課來不斷回顧知識點,以得到新的認識。對此她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有機化學是一門知識點多而雜的學科,有時我也會忽略一些細節(jié)。但是通過授課,我鞏固了自己的知識體系。對于這門課,我們需要抓住其核心,那就是四大反應,你會發(fā)現(xiàn)每個單元介紹不同的物質的特征反應其實都囊括在四大反應中。”
關于自己學習和授課的不同,她也有自己的看法:“當我自己學習時好比知識內化,這是容易的;但是要做到知識輸出則需要更高的認識。我必須全面了解知識點,理清楚邏輯順序再向他人傳達,并且還要嘗試從他人的視角提出新的問題并解決。這里還涉及講課風格,如何吸引學生注意也大有學問。”成為講師更是一次拓寬認知面的機會,通過與別人交流溝通而發(fā)現(xiàn)另一個世界。正是通過這樣的信息交流培養(yǎng)了丁旸嘉的同理心和換位思考能力,并且使她對大學學習的意義了解得更深一層:“大學更多的是培養(yǎng)一種學習能力,多年以后在大學學到的各種公式原理我或許已經忘得差不多了,但是現(xiàn)在培養(yǎng)起來的學習方法卻會一直陪伴著我。”
因為熱愛,所以選擇
除了講師的工作之外,丁旸嘉也參加了不少活動。她曾獲得過第25屆湖北省翻譯大賽非英語A組筆譯二等獎、華中農業(yè)大學“改革開放四十年,我與祖國共成長”征文大賽三等獎、國家獎學金等。“我是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情且有點理想主義的人,許多時候我選擇一件事都是出于純粹的喜歡或者好奇。”她的話語看似是簡單的憑喜歡論斷,實際卻有一種經過沉淀的豁達。多少人兜兜轉轉、磕磕絆絆,一生沉迷選擇、計較得失、考量收獲,似乎習慣了于千萬條道路中找尋所謂的正確道路,可路在那,本就有千萬條。生活中那么多條條框框,不就正是在告訴我們不必格格都入嗎?“如果不是因為2+2出國,我可能還會選擇繼續(xù)留任學習講師。因為我本身就喜歡與人打交道,而我的付出能夠幫助到別人又會讓我覺得特別快樂。在完成加拿大的學業(yè)之后,我可能會去美國讀研,之后去一些大型的非營利組織工作,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最初的目標,也許便是最終的豐饒。
“在大學你會遇到很多誘惑與壓力,我也曾一度去追求那些看似光鮮的東西,而離自己的初心越來越遠。我希望大家能永遠學習、永遠理性、不忘初心、一路前行。”
時間:2023-06-16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丁旸嘉永遠保持純粹的初心
- 做一個時刻保持清醒的人,想清楚自己大學四年希望收獲什么,以及未來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 06-16
- 張亦涵“教”使“學”更充分
- 最初萌生當講師的想法是在整理筆記的時候,當時想著筆記整理好之后只在期末用一次真的太不劃算了,如果它能被更多的人利用就好了。
- 06-16
- 金姝學無止境
- 金姝,現(xiàn)任華中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食工1601班班長,大一任職班級學習委員及院新媒體工作室干事
- 06-15
- 積極上進,努力做到更好
- 她,是一名黨員;她,是學生會辦公室的部長;她還擔任過團支書;在忙碌的學生工作中,她的綜測成績基本保持在專業(yè)前五。
- 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