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連菁,恰似溫柔漣漪,她泛泛而過片片湖灘,最終找尋到自己的那一片汪洋:擔任過院團委學生會檔案調研部部長、院辯論隊教練等多個職務,大二下出國留學決定以科研為未來發展方向,現已被保研至北京外國語大學日研中心。她無疑是優秀的:大學四年平均學分績91.3,多次獲得校三好學生,國家獎學金等榮譽,獲得中華杯全國日語演講比賽二等獎等三十余項各級獎項;在國家級省級優秀期刊獨立發表學術論文三篇,主持校級大創項目一項,翻譯圖書一部;保研后于字節跳動實習,參與日本產品從0到1的內容冷啟動的相關工作。連菁,她從未停止過自己的腳步,日夜兼程仍在繼續,未來更加讓人期待。
不戀過往,砥礪前行
連菁參加日語演講比賽
高考受挫,帶著不甘心的連菁來到華師。她把這股不服輸的勁,化成自己發展的動力,并爭取在這個平臺做到最好。剛入學的她和大多數人一樣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只能在迷茫中不斷嘗試與探索。她說:“雖然不知道自己最想要什么,但是可以通過嘗試,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然后為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做排除。”在大一這個過渡時期,連菁覺得沒有必要執著于過去,也沒有必要畏懼將來,著眼當下,將焦慮化為實干,做出實際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她玩笑道,不然最后只能做條咸魚。
果斷抉擇,沉淀自我
連菁在公園
忙碌的大一學生工作和專業學習讓連菁感到有些盲目。在得知準備輔修的專業不開課之后,她毅然選擇交換留學。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并且為大三準備保研或出國留下充足的準備時間,她并未等到大三再選擇國立大學,而是在大二下前往長崎純心大學,將自己浸入更加濃厚的日語口語氛圍。
在日本交流學習期間,連菁感受了到學術的魅力。在準備作為留學成果的研究論文時,她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鉆研學術的過程中,她感受了到自己的價值,她說,即使是在人工智能時代,人的思想也是不可代替的,自己能夠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是快樂的。加之她在母校學習時,許多優秀的日語系老師給予了她很多專業上和生活上的指引,讓她感受了到大學老師對學生一生的影響之大,于是未來的路標在薄霧中顯現,她逐漸明確了自己未來的方向:當一名大學老師,傳承老師教書育人的責任,并繼續自己的科研之路。
連菁感受日本文華
挑戰自己并不是一種舒適的感受,連菁在一次次掙扎中,綻放出新的自我。一路兼程,有家人、朋友、老師的鼓勵和支持,連菁從來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一路的動力補給,來自榜樣,更來自她那一顆不甘于平凡熾熱之心。青春是奮斗的,她說每個人心里應該要有自己的一點想法、野心和欲望,這樣才能促使自己往前走,不會留在原地。如是,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