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連慶兩會歸來話感受
3月17日是個晴朗的好天氣,小營校區北門口柳樹在燦爛的春日陽光中,吐出它的第一抹嫩綠,剛參加完兩會歸來的祝連慶教授接受了我們的采訪,暢談了參加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的感受。同時作為一名全國政協委員,祝連慶教授也道出了兩年來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的體會。
使命光榮:參與提案建議入政府工作報告
“本次會議安排非常緊湊,會場氛圍嚴肅而務實、坦誠而熱烈,委員代表們盡心盡職,大家所提交的議案提案都是經過深入走訪調研、廣泛聽取意見后完成的,會風清新撲面、務實創新,風清氣正議國是。”祝連慶所在的界別是全國政協的教育界,有111名委員。每年參加兩會,教育問題一直是大家討論的熱點,面對教育均衡發展和教育公平問題,大家更是各抒己見,并對自己所關心的問題進行廣泛的調研和考察。
在參政議政過程中,近兩年祝連慶特別關注職業教育:“主要因為我們國家當前教育中重普教、輕職教,重理論、輕實踐,重學歷、輕技能的現象比較突出,而職業教育整體水平不高,不能滿足我國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換代時期對人才的需求。”為此,2014年4月,祝連慶委員參加了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赴海南的專題調研,考察了20余所職業院校和相關企業,多次召開座談會和研討會,與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和職業院校、企業負責人、師生代表等座談交流,就職業教育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形成了關于“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提案報送國務院相關部門,并提出了我國職業教育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和政策建議。“德國職業教育系統很完善,培養的技術工人是世界一流的,所以德國制造業非常發達,一個螺絲都能做到世界最好。”談到今年李克強總理在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全面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作為提案的參與者之一,祝連慶委員感到參政議政、諫言獻策責任和使命的光榮。
寄語青年: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青年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他們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社會的價值取向。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廣大青年,要勤學、修德、明辨、篤實,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自己的基本遵循。今年兩會期間,祝連慶和他所在的教育界委員們還就努力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積極引導青年學生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人文素養等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青年學生都需要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些對科技工作者來說有一種‘功夫之外’的促進作用。中國古代有句話,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功夫在詩外。我認為這個‘文’就可以理解為一個人的價值觀和人文素養,也就是說,一個科技工作者不光要有專業知識,還要有更廣博的人文藝術修養和正確的價值觀。這樣你就會懂得責任與義務,懂得溝通與合作,懂得分享和擔當。”
針對李克強總理在本年度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祝連慶教授自有一番理解:“現在的年輕人,相當一部分時間都在低著頭看手機,大學生喜歡網上閱讀,手機閱讀。我個人認為,這種碎片式、快餐式的瀏覽不是真正的閱讀,年輕人應該坐下來,沉淀下來,多讀一些紙質的書。”他非常懷念自己80年代初期讀大學的情景:“那時候沒有網絡和手機,獲取知識的渠道只有通過讀書,到圖書館需要早早占位子,上大學讀了不少小說,《茶花女》《基督山伯爵》《湯姆叔叔的小屋》,現在還記憶猶新。”
建平臺聚人才:厚積薄發與未來心愿
2009年,作為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獲得者,祝連慶教授光榮地站在了人民大會堂領獎臺上。鮮花榮譽掌聲接踵而至,但他并沒有就此而停下耕耘的腳步。他認為,科學研究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潛下心來,厚積薄發,十年磨一劍。2009年之后,他注重整合資源、搭建平臺,引進人才,建立團隊。在學校的支持下,2010年牽頭申請獲批光電信息與儀器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2012年建立了光電測試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同時與清華大學合作聯合申請成立了生物醫學檢測技術與儀器北京實驗室。2015年,祝連慶教授的最大心愿是,我校與劍橋大學、清華大學聯合成立的光電子技術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盡早掛牌,學校與宣武醫院、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單位聯合申請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能順利通過。
作為儀器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帶頭人,祝連慶對總理的本年度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充滿期待:“建設一流的大學對于地方高校來說非常不現實,但不影響它建設具有自己特色的一流學科。”2012年我校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參加教育部學科評估,排名進入了全國前20名,2014年我校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率先通過了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祝連慶表示,這些僅僅是學科與專業建設中的一小步,今后要走的路還很長。我們將以今年全國兩會精神為契機,加強與國際、國內頂尖大學的合作與交流,建立國際高水平科研合作平臺,探索創新機制,匯聚國際一流人才,提升團隊創新能力和學術影響力,為建設國內一流學科而努力。
時間:2022-12-16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祝連慶兩會歸來話感受
- 3月17日是個晴朗的好天氣,小營校區北門口柳樹在燦爛的春日陽光中,吐出它的第一抹嫩綠,剛參加完兩會歸來的祝連慶教授接受了我們的采
- 12-16
- 殷曉圣天道酬勤 尋者獲之
- 殷曉圣,是我校外國語學院的大名人。他陽光帥氣,平易近人,有著干凈利落的外表、謙和上進的內心。
- 12-16
- 黃敏敏堅定純真的交流生
- 出生于1994年的黃敏敏目前在北京科技大學交流學習,為接受采訪,特意從北科大趕來,進到辦公室時,臉被凍的通紅通紅的,帶著孩子氣的微
- 12-16
- 馬文停因科幻小說而與母校結緣
- 馬文停,是我校自動化學院智能1102班的一名學生,1991年出生于河南省新蔡縣楊莊戶鄉鐘莊村的一個普通農戶家庭。
- 12-16
- 郭嘉敏:逐夢互聯網金融的美少女
- 她,就是我校首屆校長獎學金的獲得者之一,信息管理學院信管1106班的學習委員郭嘉敏,一個快樂的,熱愛冒險、追求獨立的
- 12-15
- WATER“教主”王雪雁
- 王雪雁,世界冠軍WATER隊“教主”,帶著一幫學生進行著具有金屬感和現代感的機器人比賽,一定是一位霸氣十足,殺伐決斷的高冷女神。
-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