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張振武革命烈士紀念館前,實踐隊員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革命元勛張振武是武昌起義的大功臣,更是實踐隊員們的榜樣。作為廣大青年的一員,作為當代大學生,作為共青團員都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紀念館講解員向社會實踐隊員們介紹道:張振武革命烈士紀念館位于張振武小學內,為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陣地作用,激發愛國熱情,張振武小學也利用隊會活動帶領學生參觀紀念館,了解張振武的英雄事跡,回望祖國走過的崢嶸歲月,激發他們強烈的愛國之心,使紀念館成為愛國主義精神傳承的平臺和培育學生成長的搖籃。實踐隊員們還了解到:張振武為中國民主革命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堅持輿論造勢,積極宣揚民主革命的思想,積極運動新軍,走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黎元洪在其死后送挽聯:“為國家締造艱難,功首罪魁,后世自有定論,幸天地鑒臨上下,私情公誼,此心不負故人。”與此同時,探憶·裕農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研讀英雄事跡中也深深感受到紅色基因融入愛國精神血脈。

圖為社會實踐隊員欣賞館外學生手抄報。 任思睿 攝
探憶·裕農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進入張振武紀念館內,隨后講解員介紹道:張振武是湖北羅田人,自幼生長于竹山縣,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初年軍事將領,以及“武昌起義”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他被尊為共和元勛,和孫武、蔣翊武并稱“辛亥三武”。此外,張振武紀念館以辛亥革命為背景,以竹山籍革命黨人張振武生平事跡為線索。實踐隊員們紛紛表示張振武紀念館用珍貴的歷史照片真實的再現了一個世紀前那一場如火如荼的革命斗爭。講解員講述倒:武昌首義后,張振武在黎元洪當都督的問題上進行了四次堅決反對。但是,由于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軟弱和幼稚,張振武的意見沒有被采納,辛亥首義的勝利果實落到了新興的軍閥勢力手中,這也為辛亥革命的失敗和張振武后來被害埋下了禍根。首義后,張振武主持軍務部工作,率軍抗擊清軍的反撲。革命烈士張振武令實踐隊員們十分敬佩,即使慘遭暗算,生死關頭仍然關注的是民族大義,他是全中國人民的英雄。

圖為社會實踐隊員參觀館內張振武事跡。 曾欣宇 攝
實踐隊員們自發分成小組在館內了解張振武的光榮事跡,紀念館中展陳內容主要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清廷無能,國將不國;愛國志士,紛紛救亡。主要展示清末政治的腐敗,推翻清廷勢在必行。第二部分:革命前夜,荊楚火種;振武組織,宣傳發動。主要展示張振武等武漢地區革命黨人在革命前夕組織宣傳及籌備起義工作。第三部分:首義槍聲,直搗清廷;振武舍身,浴血江城。主要展示武昌起義經過,張振武在漢口、漢陽、武昌保衛戰中所做貢獻及被害經過。第四部分:豐功偉績,史跡永存;彪炳千秋,激勵后人。主要展示武昌首義的偉大功績及武漢地區重要辛亥革命遺址。隨后,講解員引領社會實踐隊員觀看張振武英雄事跡的相關影片,被稱為“民國一大冤案”的真相也在影片中一點一點浮出水面。

圖為社會實踐隊員在張振武紀念館前合影。 廖蒙 攝
共和元勛張振武的事跡令探憶·裕農社會實踐團隊動容不已,他作為辛亥革命的領導人之一,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我國二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使人們在精神上獲得了空前的大解放,為以后革命的發展開辟了道路。這是一個偉大的勝利,這場聲勢浩繁的革命,為中國人民開辟了新的紀元。
張振武精神激發探憶·裕農社會實踐隊員們的濃厚家國情懷,也引領著一代又一代青年在不斷探索、積累和傳承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