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農學子走進周至:探訪綠色希望;聆聽鄉村振興之聲
來源:經管學院 作者:張祥如/文 張林玥/圖 聯系方式:15163962175
多彩大學生周至8月29日電(通訊員 張祥如)近幾年,苗木種植作為一種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農業產業,在全國各地得到了廣泛推廣。為了更好的對苗木產業發展模式及其經濟效益進行研究,經管學院苗木產業特色發展調研隊來到周至縣聯集村進行苗木產業特色發展的相關調查研究。
7月15日,調研隊深入聯集村,實地探訪了村民們苗木種植的情況。在這個美麗的鄉村,村民們依靠苗木種植脫貧致富,過上了美好的生活。據村民們介紹,聯集村具有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春季溫暖,夏季涼爽,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但不嚴寒。這樣的氣候條件有利于多種植物的生長,為苗木種植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同時,聯集村擁有豐富的水資源,周邊渭河穿過,不僅為村莊的生態平衡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同時也為苗木種植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聯集村具有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生態資源。這些優勢為該村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使其成為了一個獨具魅力的美麗鄉村。
然而,據村支書介紹,過去這里的村民們生活并不富裕。但自從上世紀80年代左右,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聯集村全村響應“退耕還林”的號召。如今,苗木產業已經成為聯集村的支柱產業之一,其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也為村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和福利。
聯集村村支書告訴我們:“自從我們開始種植苗木以來,村民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我們不僅可以自給自足,還可以把苗木銷售到全國各地。苗木種植已經成為我們村里的支柱產業。”
據介紹,周至縣是西北苗木第一縣,其苗木基地的發展也十分可觀,在聯集村,我們看到了大片的苗木種植基地。村民們種植了各種苗木,包括果樹苗木、綠化苗木和花卉苗木等。這些苗木不僅美化了村莊的環境,還為村民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除此之外,聯集村的苗木種植不僅帶來了經濟效益,還提高了村民們的生態環保意識。通過種植苗木,村民們保護了綠水青山,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注意到調研隊成員們驚訝于聯集村苗木產業發展如此之迅速,村民們熱心的向我們分享他們的成功經驗。通過村民們的講解我們明白了他們致富路上的關鍵一環----成立苗木生產合作社。苗木生產合作社是由當地苗木種植戶組成的合作組織,旨在通過合作提高苗木生產的效率和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增加農民收入。合作社通常采用股份合作制,成員共同投入、共享利益、共擔風險,共同參與合作社的經營管理。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升苗木生產技術水平、拓展市場渠道、分散風險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有助于推動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
最后,村民還提到,聯集村苗木產業發展之好,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在苗木種植產業方面提供了很多幫扶措施,如技術培訓、銷售平臺搭建、信貸支持等。這些措施極大地促進了苗木種植產業的發展,讓農民在苗木種植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另外,政府組織培訓,也能讓農民能夠更好去進行新品種引進,了解市場調節,獲得技術指導和前沿信息的機會。同時,苗木產業的發展于農民們自己的努力也離不開。不同的生產合作社會設立專門的市場調查員,自發的收集信息和拓寬生產和銷售渠道;村民們會選擇適合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苗木品種,注重苗木的培育管理,關注市場需求,合理安排苗木的種植規模和品種結構。聯集村成功地擺脫了貧困,走向了富裕,靠的不光是機遇,還有村民們自己改善生活、振興鄉村的決心。村支書慷慨激昂的說:“我相信,苗木種植產業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重視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苗木市場的需求將持續增長。只要我們不斷學習、創新,苗木種植產業一定能為農民帶來更多的福祉。”這個美麗的村子,也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們前來參觀和體驗。我們相信,在村民們的共同努力下,聯集村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作者:張祥如 來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