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浩特7月27日電(通訊員 沈雅文)7月27日,安徽工業大學材料學院“民族團結,籽籽同心”社會實踐調研隊來到了內蒙古的街頭,對部分少數民族的人們展開了關于民族團結的問卷調查,以統計少數民族對民族團結是否有信心,對國家政策是否了解,有什么切身的感受等。

圖為實踐隊員在街頭尋找群眾填寫問卷 趙鵬博 攝
問卷調查,深入民心此次調查實踐隊采用了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共收集了156位少數民族參與者的意見,他們來自不同的少數民族,包括蒙古族、滿族、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主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圍繞民族團結政策,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以及對民族團結的認同度和對以后各民族關系的期盼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線上,實踐隊員們對中南民族大學和青海民族大學兩所少數民族超過百分之六十的高校的同學們進行了問卷調查。線下實踐隊員們在內蒙古的街頭兩兩分組,對不同年齡、職業和民族背景的人們收集了意見和觀點。面對面交流,引導各民族群眾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處、互相尊重、互相幫助,樹立休
威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
調查中,實踐隊員們遇到了許多熱心的少數民族參與者,他們愿意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經歷。個別參與者講述了自己與不同民族的友人的深厚友誼,和彼此尊重、包容的故事。也有少部分參與者表達了對于民族團結現狀的擔憂,指出了一些身邊存在的問題。民族團結的建設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各民族共同努力,解決存在的問題和障礙。政府和人民應該關注和解決民族間的誤解和偏見,加強溝通和交流,增進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在對少數民族的參與者進行問卷調查時,實踐隊員們對于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和我們每個人的責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通過這次調查,實踐隊員們不僅了解到了同學們對于民族團結的看法和態度,更深入感受到了民族團結的力量和美好。

圖為實踐隊員問卷調查的扇形統計圖 沈雅文 提供
民族團結,社會穩定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參與者對黨關于民族團結的政策是了解的,認為與其他民族間的交往是融洽的,周圍也不存在不利于民族團結的事。絕大多數參與者都認為民族團結對于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至關重要。他們普遍認同民族團結是社會和諧的基石,只有在不同民族之間形成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的良好關系,社會才能實現長治久安。此外,調查還顯示,多元文化是民族團結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者強調了多元文化的重要性,認為不同民族的文化傳統和習俗是社會的寶貴財富。他們認為通過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可以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調查還發現,教育在培養民族團結意識和價值觀方面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參與者們普遍認為學校應該加強多元文化的教育,讓學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同時,教育也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開放和包容心態,讓他們理解多元社會的優勢和價值。

圖為實踐隊員問卷調查的扇形統計圖 沈雅文 提供
在問卷調查中,有些人表示他們愿意積極參與民族團結活動,為社會穩定和和諧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人民群眾可以通過學習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主動參與民族交流,積極傳播民族團結的理念,共同營造-個和諧的社會環境。

圖為實踐隊員問卷調查的扇形統計圖 沈雅文 提供
通過這次問卷調查,實踐隊員們深刻認識到民族團結對于社會的重要性。只有當不同民族之間相互尊重、平等交流,才能構建-個和諧穩定、繁榮發展的社會。作為青年人,應該積極參與民族團結的實踐,為實現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讓各族人民攜手共進,共同營造-個團結、和諧的社會,讓民族團結之花綻放在祖國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