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黨放心,強國有我們——“科技助學,研學育才”烏鎮支教團隊活動有感
請黨放心,強國有我們——“科技助學,研學育才”烏鎮支教團隊活動有感
浙江工商大學旅游與城鄉規劃學院 陳秀碧
從2014年到如今,每年年末吸引數十億人民目光的世界互聯網大會將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政要、互聯網大咖、記者等都匯集到烏鎮,共襄盛事。烏鎮,屹然成為了世界科技、互聯網發展的樞紐;也正是因為科技,烏鎮這個千年古鎮,煥發了全新的生命力。正如烏鎮密布的河網,如今“科技”“創造”成為了烏鎮不可分割的“生命線”。
而位于烏鎮東南一隅的STEAM基地正是響應烏鎮的“科技”“創造”精神,它秉持著讓科技研學激發孩子的創造性這一理念,助力將來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人才隊伍的建設。今年夏天我有幸成為STEAM基地的志愿者,與“科技助學,研學育才”烏鎮支教團隊一起陪伴小朋友步入科技之門,助力未來科技人才建設。在這一過程中我不僅看到了青年大學生“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也看到了作為擔當未來中華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無限可能。
在STEAM基地,小朋友們通過眾多課程感受科技的魅力。在無人機課程中,小朋友們紛紛化身調研考察專家,在志愿者協助下體驗模擬航空拍攝穿過障礙物;在自動駕駛課程中,小朋友們在智能汽車中享受沉浸式駕駛的快樂;在藝術創作課程中小朋友們走進草間彌生的波點世界,在志愿者的協助下創作波點南瓜,感受多樣的藝術形式;在系列的手工操作課程中,小朋友們不僅擁有了獨一無二的酷酷車、風向儀、紅船等,也在其中提升了動手能力和創作能力。“老師你看,這個船的顏色像梵高的風格”“我以后要讓無人機飛得更高,高到可以拍到整個浙江!”“希望以后能有速度更快的智能汽車”“......”小朋友們稚氣的話語中充滿對未來科技的無限的期待,也許其中的某個少年會因為這個夏天與科技創造解下不解之緣。
在STEAM基地學習,小朋友們不僅汲取了科技知識也在其中感悟著成長路上的友情與親情,學會了獨立、學會了感恩。每天晚上小朋友們與家長連線問候,分享著自己的喜悅“我已經學會自己洗衣服啦”“我是自己收拾行李箱的呢”“爸爸媽媽我愛你們!”。隨著結營儀式的到來,小朋友們的旅程走向尾聲,在結營儀式上小朋友們紛紛上臺分享自己的收獲,“我之前沒有好朋友,現在我有三個好朋友啦!”“謝謝你在發燒的時候還為我們表演鋼琴。”“感謝每一位課程老師、每一位助教老師和每一位小伙伴”......“回家嘍!”“老師再見!”在一聲聲告別中這一場盛大的科技之旅落下了帷幕。
在這程旅途中,烏鎮支教團隊志愿者全程陪同,我們不僅是他們課堂上的小伙伴也是默默在他們身后的守護者。大到協助課程內容、準備表演場地和服裝,小到整理內務、扎頭發、分筷子,志愿者們一直以細致入微的服務態度守護著孩子們。我們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踐行著青年大學生“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讓青春在奉獻中煥發出絢麗光彩!
回顧旅途的點點滴滴,我看到了小朋友們無限的創造力,看到了青年大學生身上的責任感和擔當精神,透過他們清澈的眼睛,我的思緒被帶到了一個個震撼人心的場景中,那是天安門前引發億萬民心共振的“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宣告,是烏鎮峰會上堅定地提出“培養科技人才,構建網絡空間共同體”的時刻,是百余年前在無數先賢涌上街道“內爭國權,外懲國賊”吶喊的瞬間。
志愿者們彎腰朝向小朋友,堅定的目光看向清澈的眼眸,同為未來民族復興大業時代新人,一個志存高遠滿是家國情懷,一個蓬勃朝氣充滿無限可能。在這一刻,那些曾經認為很遙遠的民族復興之夢,感覺就在眼前,曾經認為下一代人難以突破的重重難題,似乎已經看到了答案。我相信,有這樣的時代新人,科技強國之路不會遙遠。
請黨放心,強國有我們!
時間:2023-07-15 作者:浙江工商大學旅游與城鄉規劃學院 陳秀碧 來源:浙江工商大學旅游青志 關注:
- 志愿支教活動,微笑撐起明天
-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但近年來出現了很多社會問題,以留守兒童問題尤為突出。一方面,這些孩子缺乏父母的照料,另一方面,他們的生
- 07-15
- “情牽留守,愛暖童心”社會實踐活動
- 由于當前中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的勞動力開始逐漸向城市轉移,而且許多農民工無法解決把孩子帶在身邊的種種現世問題,由此產生
- 07-15
- 奉獻之愛,純真之美,關愛留守兒童
- 回看這次暑期社會實踐,雖只有短短一天,卻讓我感觸頗深,他們明亮的眼睛里夾雜著對陌生的人緊張害怕而不是接觸新事物的新奇和興奮
-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