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師范大學“沿黃河生態共建”社會實踐團:聚焦河流保護,推動生態建設
1月2日,曲阜師范大學“沿黃河生態共建”社會實踐團隊“聚焦河流保護,推動生態建設”綜合調研實踐活動圓滿結束。
實踐活動中,團隊成員集體抵達東營市,走訪東營黃河文化生態主題公園、黃河入海口景區以及黃河文化館,實地考察黃河保護進程,深入探訪黃河保護領域專家,與東營市黃河保護進程共生息,真實拓寬了黃河保護進程知識面,為盡自己所能更好地投入黃河保護打下堅實基礎。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實施以來,東營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系統治理、綜合治理的思路貫穿始終,推動黃河三角洲“顏值”與“氣質”同步提升。在這里,生態宜居、產業興旺的發展畫卷徐徐鋪展,改革攻堅、擔當作為的發展旋律催人奮進。這一切都離不開東營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一直很關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今天來到這里,黃河上中下游沿線就都走到了。”2021年10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東營市黃河入海口考察時指出,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保護是前提,要有始有終、鍥而不舍抓好黃河生態保護工作。“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實施以來,位于黃河入海口的東營,在黃河全流域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作為勝利油田駐地,這座因油而生、因油而興的城市,同時又面臨資源型城市的經濟轉軌考驗。
調研活動中,實踐團采訪了東營港經開區經濟發展局局長陳濤。從2019年陳濤開始擔任東營港經開區經濟發展局局長開始,石化產業轉型、向中高端拓展,便成為了他領導的東營新舊動能轉換的“一號工程”。按照山東省“化工項目全部進區入園”的要求,東營全市形成了7個化工園區,其中3個都在東營港,東營港成為“一號工程”的主戰場。陳濤說:“綠色發展的壓力特別大,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減油增化’,怎么才能提高原油利用效率產品附加值,延伸產業鏈,把每一滴原油都‘吃干榨盡’?”陳濤回憶,園區摸索出一系列“吃干榨盡”經驗,“比如‘隔墻供應’,A的產品是B的原料,那么規劃時就讓他們做鄰居,管道互通,形成上下游原料互供關系”。“我們跟幾家鄰居現在就是‘隔墻供應’”,天弘化學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單明修說。天弘化學生產的丙烯,是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的基本原料,通過管道輸送到隔壁企業,生產出丙烯腈裝置和副產品氫氰酸。其中的丙烯腈再輸送到隔壁的隔壁,可以用來生產有機玻璃、高吸水樹脂等;氫氰酸本來是一種劇毒副產品,不允許運輸,也不能儲存,過去都是燃燒掉,但卻是治療高血脂藥物阿托伐他汀鈣的原材料。園區一家企業看中了氫氰酸潛力,建起了國內阿托伐他汀鈣產能最大的生產線。“連氫氰酸這樣的‘廢料’都充分利用起來”,陳濤說,企業之間隔墻供應、梯次發展,帶來了產業發展質量的持續優化,園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實現了翻番。目前,丙烯產業集群總產值442億元,預計到“十四五”末將突破千億元。從談話中可見,局長陳濤下了不少功夫研究石化產業轉型與東營新舊動能轉化,而這也是更好地保護黃河生態的必經之路。
實踐團記者問道:“這十年,東營哪方面的變化最大?”陳濤回答道:“東營港經開區有7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領域。我們按照綠色低碳、循環高效原則和“五個一體化”理念,高標準建設了園區集中供熱系統,實現能源節約、環境友好、成本節約的三贏,2022年上半年單位GDP能耗下降5.6%,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43.2%。東營港是東營市的一個縮影。如果說這十年,我們打了新舊動能轉換攻堅戰與生態環境保衛戰兩場戰役,那么現在看來,兩場戰役都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調研活動中,實踐團總結道,石化產業的改革成為了黃河保護工作在東營市戰場的主要戰役,綠色低碳、循環高效以及“五個一體化”理念成為治理黃河的主要思想指導,能源節約、環境友好、節約成本三贏成為主要目的。因此,作為青年,我們理應爭做“黃河衛士”,積極彰顯保護母親河青春擔當;弘揚“黃河精神”,全力貢獻入海口城市發展;用青春力量講好“黃河故事”,努力凝聚黃河入海口青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