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農業全產業鏈建設與綠色轉型升級,在保障優質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同時滿足生態環境質量提升,農業產業鏈融合與生態環境的協同發展,成為我國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要求。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綠色生產種植基地迅速、高質量的涌現。12月27日曲阜師范大學經濟學院益農長青調研隊前往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馬蘭屯鎮進行實地調研,探究綠色蔬菜產業園全產業鏈成功發展模式,助力農戶科學施用有機肥、引進高效生產技術、開拓新型銷售市場,打造完整綠色農業全產業鏈,助力山東地區經濟發展。
分析銷售模式,提供經營思路27日,實踐隊員們到達馬蘭屯鎮運豐良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當地相關負責人的帶領下,實踐隊員們參觀了臺兒莊運豐良蔬設施蔬菜產業綜合體項目,幾百個大棚鱗次櫛比,綠色蔬菜呈現一派盎然生機,有機農業規模龐大。關于產業園的銷售問題,隊員們了解到,該產業園果蔬銷量高得益于“純綠色,無添加”的良好口碑。一方面,“純綠色,無添加”的銷售標簽迎合國家食品安全,綠色有機無公害的政策方針。另一方面,現階段我國GDP水平不斷提高,中產階級數量規模龐大,消費者對高品質產品需求增加、消費能力增長。產業園采用互聯網等手段積極對接消費者綠色有機農產品消費需求,構建農產品“產前、產中、加工、流通、銷售”一體化鏈條,打造綠色有機品牌。負責人表示:“產業園的銷售模式目前已輻射帶動周邊20多個村、1000余戶種植戶參與優質蔬菜生產,提供就業崗位50余個,直接增加農民收入90余萬元。”互聯網智慧農業的加入,對于實現農資商品生產有記錄、信息可查詢、流通可追蹤、責任可追溯,保障農資縣場安全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讓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更加放心。

圖為負責人介紹銷售模式。 邱明霞 攝
深入產業走訪,聚焦生產技術產業園負責人介紹說,馬蘭屯鎮運豐良蔬農業產業園引用獨特的立體式“吊蔓”栽培技術。在不影響平面栽培的條件下,通過懸掛繩索將瓜果的藤蔓吊起來栽培,既充分利用了大棚的空間和光照,又高效、新穎、美觀。而且光照均勻,增加了適度和口感,提高農產品品質。
此外,產業園采用冬暖式大棚,電子屏幕實時顯示大棚內空氣溫度、空氣濕度、土壤溫度、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等數據,多種常用的農業操作通過機械智能化完成,使用按鈕即可啟動機械完成開閉通風、增溫、精準施肥等工作,極大的提高生產效率,帶來可觀的農業全產業鏈收益。負責人強調:“通過該技術既能讓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又可以讓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快速升級,并且還可以解放農戶的雙手。” 通過實踐參觀馬蘭屯鎮智能化管理技術與先進的硬件基礎設施,實踐隊員們切身體會到智慧管理與科學的數據分析對蔬菜高質量生長的重要意義,以及農業發展的便利性。
分析現狀問題,展望美好未來在此次深入馬蘭屯鎮運豐良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調研綠色有機農業全產業鏈的過程中,隊員們始終秉持實事求是的初心,對綠色農業生產的全產業鏈即肥料的選擇與施用情況、調研地的生產技術,綠色產品銷售這些方面有了更全面的認知和理解。傳統農業歷史已久,農戶多選擇化肥問題、對全產業鏈認知不清晰問題仍然存在,對此,負責人表示,馬蘭屯鎮正推出按揭農業項目,切實改變生產與銷售模式,提高農戶的綜合收益。
調研隊員在調研過程中堅持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原則,廣泛吸取農戶意見。部分農戶表示綜合整合資源,建立統一品牌更容易產生品牌效應。馬蘭屯鎮聚焦鄉村振興戰略,探索綠色農業全產業鏈,山東的綠色農業基地將探索出適宜自己農業發展的振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