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睡眠健康問題逐漸成為社會焦點之際,一支由睡眠醫學專家、心理學學者及公共衛生領域研究員組成的聯合科研團隊,于近日走進安徽醫科大學,針對在校學生失眠狀況展開專項調研。此次調研聚焦醫學類院校學生的學習生活特點,旨在精準剖析醫學生失眠成因,探索契合醫學專業特色的睡眠健康管理方案。
調研過程中,團隊綜合運用問卷調查、深度訪談及睡眠監測等多種科學方法,覆蓋安徽醫科大學各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群體,尤其重點關注臨床醫學、護理學等學業壓力較大專業的學生。通過發放包含睡眠質量評估量表、生活習慣及心理狀態測評等內容的問卷,結合便攜式睡眠監測設備采集的數據,團隊發現超四成受訪學生存在入睡困難、睡眠淺、多夢易醒等睡眠問題,部分學生因長期睡眠不足,出現記憶力下降、學習效率降低等情況。

深入分析失眠誘因,學業壓力成為首要因素。醫學生課程繁重,解剖學、病理學等專業課程學習難度大,加之頻繁的實驗操作、臨床見習及各類資格考試,使得學生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狀態。此外,醫學專業特有的 “夜班實習” 模式,打亂了學生的晝夜節律,導致生物鐘紊亂。心理層面,對未來職業發展的擔憂、醫患關系處理的潛在壓力,也加重了學生的焦慮情緒,影響睡眠質量。
作為醫學類高校,安徽醫科大學在睡眠健康研究與學生健康管理方面已具備深厚基礎與創新實踐。學校依托自身醫學資源,開設睡眠醫學相關課程,邀請行業專家開展專題講座,普及科學睡眠知識;校附屬醫院更是設有專業的睡眠醫學中心,為存在睡眠障礙的學生提供多導睡眠監測、認知行為治療等專業診療服務。同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推出 “醫心守護” 睡眠干預計劃,通過團體輔導、正念冥想訓練等方式,幫助學生緩解心理壓力、改善睡眠狀況。
“安徽醫科大學在睡眠醫學領域的研究積淀與學生健康管理創新,為本次調研提供了寶貴的實踐樣本。” 調研團隊負責人指出,“后續我們將結合醫學專業特點,進一步細化分析數據,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推動建立更具針對性的醫學生睡眠健康保障體系,助力培養身心健康的醫學人才。”
此次調研不僅為改善安徽醫科大學學生睡眠質量提供科學依據,也為醫學類院校探索學生健康管理新模式提供了新思路。未來,隨著多方協作與創新舉措的持續推進,期待醫學生群體能夠擁有更優質的睡眠環境,以充沛的精力投身醫學知識學習與臨床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