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抓住機遇加油干,脫貧路上我先行”,來自茅坪鎮神山村的村民彭夏英是神山村脫貧致富路上的先行者。結束了在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學習的紅韻杜鵑團成員們,前往神山村深入了解彭夏英女士脫貧攻堅路上的奮斗歷程,學習其艱苦奮斗、敢為人先的寶貴精神。
以堅韌不拔之志,繪就脫貧致富圖;憑勤勞勇敢之心,鑄造鄉村振興夢。神山村的“傲骨紅杜鵑”,用勤奮的雙手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書寫了一段感人至深的脫貧故事。她,就是彭夏英。
(圖為“傲骨紅杜鵑”彭夏英)
彭夏英,女,出生于1967年6月,漢族,小學文化程度,江西省茅坪市神山村村民。2017年獲得“感動吉安十大人物”稱號,2020年10月,被授予2019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2023年,彭夏英家庭被中央文明委評為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
(圖為彭夏英家中榮譽墻)
在正式采訪之前,團隊成員先與彭夏英的丈夫張成德敘起家長里短,他回憶起自己1969年進藏時的條件很苦,海拔高,氣溫低,路是自己走出來的,覺是在雪地上睡的;到了神山村后,自己和妻子的生活依然一貧如洗,家里的房屋還倒塌過兩次,前后折騰下來將積蓄花了個精光。可是,這樣艱苦的經歷并沒有使兩人放棄奮斗,夫妻二人身上反而多了股永不言棄、吃苦耐勞的堅韌勁兒。
(圖為張成德與團隊成員交談)
“萬事都做第一個!”
下午,忙碌了許久的彭夏英終于坐下來與成員們交談。說起2019年,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方案,井岡山加快了三大農業體系建設,壯大發展了產業“231”富民工程,彭夏英當機立斷,緊跟號召,“政府旗往哪里揮,我們人就往哪兒走!”就這樣,彭夏英和丈夫第一個賣掉了家里的羊,第一個裝上空調,第一個脫貧致富,也成為第一朵在井岡山綻放的“杜鵑花”。
“有人比我更需要”
因為自己和丈夫都受過傷,生活可謂捉襟見肘,而那個時候,像彭夏英這樣的家庭還有很多很多。井岡山政府響應國家政策,為人民謀幸福,實施了“三卡識別機制”的精準扶貧政策。在面對有限的低保名額時,彭夏英決定把名額讓給更需要的家庭,這一舉動不僅讓村民震驚,也讓村委豎起大拇指。“當時有村民對我說,我太傻了,大家都爭著搶著要的名額,我卻放棄了”。她淡然地笑笑。現在,她已經憑借著自己先進的意識與腳踏實地的奮斗,過上了紅紅火火的好日子。國家與政府翻耕扶貧的“土壤”,彭夏英不僅把最肥沃的“土壤”留給別人,還憑借自己的努力扎根于此,與村民們一起綻放成井岡山最熱烈的杜鵑花叢。
(圖左為彭夏英與團隊成員分享故事;圖右為彭夏英與總書記合照)
“致富路,我領航!”
隨著神山旅游熱的持續升溫,彭夏英敏銳捕捉到了商機。她與家人深思熟慮后,毅然決然地將積蓄投入,就這樣創辦了村里首家農家樂——“成德農家樂”。在她的帶領下,全家上下齊心協力,不僅致力于提升菜品品質,更在服務細節上精益求精,秉持著“和氣生財、以客為尊、誠信為本”的經營之道,使得農家樂聲名遠播。在彭夏英的引領下,其他村民也紛紛開辦起農家樂,“窮山村”逐漸變成了“聚寶盆”。
(圖左為彭夏英家;圖右為神山村新面貌)
彭夏英的脫貧致富之路,是從昔日依賴“斧鋸刨”的艱辛勞作,到如今依托“佳肴、特產、果園”的多元化經營模式的華麗轉身。她不僅是革命老區井岡山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下的一朵鮮艷“紅杜鵑”,更是無數貧困群眾自強不息、勤勞致富的生動寫照。
“你讓這個偏遠的山村變得更美麗,你讓這個貧困的山村變得更富裕,你讓這個山村的人民改變了命運……”交談的最后,彭夏英用自己創作的歌曲表達了對黨和國家的感激之情,她的歌聲深深觸動了在場每一個人的心弦。燦若云霞,熾如烈火,如同杜鵑花年年盛放。
新時代的青年,應當深入學習彭夏英夫妻二人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優良品質,深刻領會他們的奉獻精神與探索精神,以繼往開來與銳意進取的信念,不斷賡續井岡山紅色精神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撰稿人:吳怡靜 楊采妮
拍攝:李宏偉 郭睿 楊采妮
日期:2024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