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繼續學習和探索偉大的井岡山精神,貢獻青春力量,書寫青春擔當,2024年8月23日,在團中央井岡山中心集體研學告一段落的重慶師范大學紅韻杜鵑團開啟了在井岡山的自主調研之程,為聆聽更多的紅色故事,了解更多的紅色文化,紅韻杜鵑團共分為神山村小組和杜鵑花小組進行分頭調研,并開展相關微團課拍攝和課題調研。
(圖為團隊成員和彭夏英合照。李宏偉 供圖)
初見神山,重尋發展歷程
2024年8月23日上午,團隊部分成員在陳得文老師的帶領下前往了茅坪鎮神山村。在神山村的任何一個角落,都能發現“富腦袋”的元素——宣傳欄里,“最美脫貧戶”、“身邊好黨員”、“致富能手”,各類“平凡榜樣”的照片和事跡抬眼可見,無聲釋放著“鄉村正能量”;“笑臉墻”上,村民們的一張張燦爛笑顏,拼成一顆顆溫暖愛心;村規民約、家風家訓,貼在屋頭、村頭,更刻在“老表”們心頭……
通過走訪,紅韻杜鵑團成員發現了解神山村村民的收入來源主要是農家樂和生產合作社的分紅,通過搞合作社與統一管理、系統培訓,讓村民們成為現代化的職業農民。
(圖為“平凡榜樣”人物照。郭睿 供圖)
訪談“杜鵑”,探索革命精神
下午,小組成員首先在神山村的代表地點茶葉、黃桃種植基地,村委會,農家樂進行微團課拍攝,并在神山村與村民和游客們在鄉村建設,特色文化等方面進行了交流溝通。隨后,我們前往了“全國三八紅旗手”、“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彭夏英同志的家中,在跟她的交流中,她說明了自己開辦第一家農家樂的原因——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慰問之后,有許多游客慕名而來,她也因此興辦起農家樂;此外,她還向大家描繪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脫貧工作時的情景,她始終堅信“幸福生活是干出來的!”彭夏英同志還專門為感謝當時習近平總書記的到來寫了一首歌,今日,小組成員更是有幸欣賞到了這首悅耳動聽,意義非凡的感恩之歌。
(圖為彭夏英家。郭睿 供圖)
(圖為團隊成員與彭夏英同志交流瞬間。李宏偉 供圖)
踐行井岡精神,傳承紅色文化。希望在紅色文化熏陶下的團隊成員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井岡山精神的照耀下繼續開展深入的實踐調研活動,為脫貧攻堅現代化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撰稿人:楊宇卓、周喜悅、吳怡靜
日期:2024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