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革命基因,感悟革命精神,在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的安排下,重慶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紅韻杜鵑團先后去到了大井朱毛舊居、小井紅軍醫院、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通過此次活動,成員們表示將繼承發揚紅色基因,為實現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追尋領袖足跡,感悟革命精神
大井朱毛舊居前一塊普通的石頭,幾座簡陋的屋子,前后的幾棵樹,都承載著一代革命先輩在艱難歲月里求索和奮斗的感人故事,見證了毛澤東同志走到哪里就把學習思考帶到哪里的可貴品質,啟示著同學們以他們為榜樣,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把學習內化為一種精神態度、一份責任擔當。
(圖左為重師紅韻杜鵑團在大井朱毛舊居地拍照合影;圖右為毛主席雕像)
踏足紅軍醫院,銘記戰爭傷痛
踏足小井紅軍醫院,是紅韻杜鵑團成員們的又一次心向井岡山。小井紅軍醫院中《艱苦創業》《戰地救護》《師長獻鹽》三座青銅雕塑,深刻地體現了紅軍曾經的三大苦:打仗苦、傷病苦和生活苦。但盡管條件艱苦,醫院仍救治了不少紅軍戰士。在人手、藥材、器材嚴重缺乏,甚至連基本的麻藥都沒有的情況下,忍受極大的痛苦,選擇繼續留在井岡山奮斗。紅韻杜鵑團的成員也在其中體會到了革命的來之不易和革命先烈的無私奉獻。
(圖為重師紅韻杜鵑團在小井紅軍醫院)
回憶革命歷史,緬懷英勇先烈
“松柏蒼翠寄哀思,豐碑永鑄慰英魂。”抵達革命烈士陵園,成員們都默默吊唁在革命斗爭過程中犧牲的先驅者。所有人沿階而上,進入革命烈士紀念館,向革命先烈敬花圈、默哀、鞠躬致敬。成員們站在烈士紀念館前,重溫入團誓詞。他們鏗鏘有力的宣誓聲響徹云霄,展現了青年一代砥礪前行的初心和始終奮斗的信念。
(圖為各高校重溫入團誓詞)
革命后代話初心,講家風
隨著大校盧繼兵與開國少將謝良的后人謝虹的深情講述,一場關于革命歷史與家風傳承的生動課堂悄然展開。這不僅是一次簡單的講述,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在場的每一位青年成員都深受觸動。老一輩革命家幾十年理想不改,信念不變,始終踐行著共產黨員的初心。這些故事,讓成員們看到了革命精神在家庭中的延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家風對于個人成長和社會進步的重要作用。
(圖為謝虹、蘆繼兵的故事分享)
手編紅軍草鞋,體驗革命艱辛
手編紅軍草鞋,在一系一搓一挽一編一壓一敲中體會紅軍的艱苦與不易,更在指尖的穿梭間感受到了合作的溫暖與創造的喜悅,還感受到先輩們在不屈不撓中尋求希望、在艱苦環境中保持樂觀的精神風貌。每一根稻草的彎曲和纏繞都是對那段崢嶸歲月的致敬,也是對紅色精神的深刻領悟。
(圖為重師紅韻杜鵑團制作草鞋)
通過一天的活動,紅韻杜鵑團成員們深刻領悟到,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肩負著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歷史重任,應當繼承和發揚老一輩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將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革命精神在心中生根發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撰稿人:楊采妮 周喜悅 黃欣怡
拍攝:任俊杰 郭睿 李宏偉
日期:2024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