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8月21日,重慶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紅韻杜鵑團前往八角樓和黃洋界開展“紅軍的一天”的體驗教學,無論是山間小道上的急行軍還是炊事員自做紅軍餐的體驗,都讓團隊成員進一步走近鄉村群眾,關注百姓生活,體會軍民之間的魚水情深。成員們在實踐中學習,在體驗中感悟,他們將在未來的日子里攜手共進,點燃生命激情,照亮前行道路,共同書寫新時代的壯麗篇章。
2024年8月21日,重慶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紅韻杜鵑團在指導老師陳得文和團中央井岡山中心老師謝珍志的帶領下,懷揣著對井岡山精神無比崇敬的心情,踏上了一段穿越時空的心靈之旅。成員先后前往八角樓和黃洋界開展“紅軍的一天”的實踐教學,感受革命先輩的艱苦奮斗和軍民之間的深厚情感。
腳下行萬里路:體驗紅軍苦樂情
上午,教育科學學院紅韻杜鵑團前往八角樓正式開展“紅軍的一天”體驗教學。在老師簡單的講解后,學員自行參觀八角樓毛澤東舊居等地。“八角樓里一盞燈,照亮革命萬里程”,正是在這里,《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與《井岡山的斗爭》應運而生,它們首倡工農武裝割據、革命紅色政權理念,奠定“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理論基礎。這兩篇著作背后,記錄了革命先烈面對困境,積極探索中國革命新路徑的艱辛歷程。
(圖左:謝珍志老師講解八角樓)
胸中貯萬卷書:學習黨史闖新路
下午,在黃洋界保衛戰舊址群,團隊成員深深沉醉在黃洋界秀麗險峻的風景上,伴隨著團中央井岡山中心老師梅文生動的講解,各團隊開始自由參觀壕溝、炮臺等地。紅韻杜鵑團的成員在參觀學習中仿佛穿越時間屏障,觸摸到了那段輝煌歷史,“依靠群眾、團結一致求勝利”是黃洋界保衛戰的精神旗幟,也引領成員們對在實踐中學習,在體驗中感悟,將紅軍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圖左:謝珍志老師講解黃洋界;圖右:黃洋界橫碑)
心中蘊萬千情:傳唱紅歌敬黨民
晚上,多支連隊的學員齊聚綜合樓403教室,開展了意義深遠的紅歌學習活動。在主持人熱情的引導下,學員們采取合唱、對唱的形式,學習了《當那一天真的來臨》《打靶歸來》《閃閃紅星》《映山紅》等經典紅歌,不僅了解到更多革命歷史,也深刻理解了歌曲背后的歷史意義和革命精神,更在歌聲中感受到革命先輩們的英勇與堅定。
“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以井岡之行為紐帶,學員們將攜手并肩,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以實際行動詮釋“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共同書寫屬于新時代的壯麗篇章,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圖左:團隊成員學唱紅歌;圖右:中心老師開展紅歌教學)
撰稿:趙依琳、楊宇卓、吳怡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