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饑志更堅;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即使時代變遷,歷史依然是最好的教科書,引領青年切身感受革命歷史,才能開辟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矢志不渝傳承好黨的初心使命。
在那烽火連天的歲月里,一曲《毛委員和我們在一起》悠悠響起,宛如山間清泉,流淌著紅軍戰士們不朽的樂觀與堅韌。紅米飯,不僅僅是谷物的質樸色澤,它是革命火焰下不屈靈魂的映照,每一粒都飽含著對勝利的渴望與對信念的堅守;南瓜湯,金黃璀璨,如同秋日暖陽灑在戰士們疲憊卻堅毅的臉龐上,溫暖而充滿希望……即便是挖來的野菜,也在他們的手中化作了生命的甘霖,滋養著革命的理想之花。
(圖為團隊成員前往老鄉家)
懷著追尋革命記憶的信念,紅韻杜鵑團的成員就這樣踏上了學做紅軍餐的征途。在團中央井岡山中心的組織安排下,一行人來到了茅坪鎮馬源村的居民家中,映入眼簾的便是小菜園、柴火灶,這不僅讓成員感到新奇,更多的是有些緊張。不過熱情好客的江西“表姐”早已將菜洗凈、飯蒸好,在“表姐”的鋪路之下,炊事員也整裝待發:豆角切好,齊齊倒進熱油中,在大鐵鍋中翻炒;玉米一塊塊也“撲”進肉湯中,散發出獨有的清香……
(圖為成員自制紅軍餐)
那邊炊事員忙著用大鐵鍋炒菜,剩下的成員也不當“甩手掌柜”,洗碗的洗碗,端飯的端飯,一切都井然有序的進行著。還有的成員當上了“小保姆”,與居民家的小女兒、小兒子逗趣嬉戲。不一會兒,香噴噴的飯菜就悉數端上大餐桌,吃完后,大家又開始忙活起來收拾“殘局”。盡管天氣燥熱,光是行軍途中大家就已跋山涉水、汗流浹背,但此刻,成員們和村民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美滿的笑容。
(圖左為成員與老鄉家小朋友玩耍;圖右為紅軍餐)
說起這頓“紅軍餐”,成員們感慨萬千:“這不知要比當年紅軍戰士吃的餐食要好多少。”通過親手制作紅軍餐,大家對當年紅軍的艱辛與困境有了更深的體驗。在品嘗這些美味的食物時,紅韻杜鵑團的成員們仿佛打破時空的壁壘,重回那個風雨如磐的動蕩年代,看到革命先烈淋著槍林彈雨,扶著搖晃的吊橋,踩著泥濘的濕地,以堅定信念和頑強斗志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偉大勝利。時過境遷,大家也更加感念于先烈們的犧牲,正是因為他們,中國才有今天的獨立自主,中華民族才有今天的發展繁榮,華夏人民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圖為成員與老鄉合影)
山河無恙,煙火尋常。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紅軍戰士以白水為媒,煮出了世間最純粹的味道——那是信仰的味道,是希望的味道,是中華兒女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精神食糧。而今,那份由“紅米飯、南瓜湯”所釀造的不怕吃苦、勇于勝利的精神,如同穿越時空的火焰,永遠照亮著青年前行的道路。作為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的青年一代,我們要成為未來的領導者和建設者,在實現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放飛青春夢想,積極擁抱新時代、奮進新時代,以赤誠之心共筑華夏海晏河清、國泰民安,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為人類的奉獻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撰稿:吳怡靜
拍攝:郭睿 李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