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響應習書記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從而進一步了解黃河文化,促進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和綠色產業的發展,“黃河入海 環保入心”科考實踐隊于2023年7月17日至20日在東營市河口區、墾利縣、廣饒縣等地進行“美麗中國,青春行動”綠色長征社會實踐。
東營市位于山東省北部黃河三角洲地區,黃河在此境流入渤海。因此研究東營市生態環境狀況及綠色產業發展對研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有重大意義。“黃河入海 環保入心”科考實踐隊通過實地參觀、下鄉宣傳、專家訪談、線上調研等多種形式,更加熟知黃河文化的歷史,了解黃河流域東營地區漁業、水產養殖業、種植業、畜牧業的發展,并將黃河文化及海洋知識帶到鄉下。

7月17日上午,“黃河入海 環保入心”科考實踐隊來到東營市黃河口生態旅游區進行黃河流域旅游業及黃河水質的調研。黃河三角洲地區是黃河入海的地方,是中國沿海最大的新生濕地自然植被區,是鳥類遷徙的國際機場。實踐隊通過查閱資料和實地觀察,了解黃河口旅游業圍繞“河海交匯”、“新生濕地”、“珍稀鳥類”,三大世界級旅游資源,不斷提升核心旅游產品服務質量。通過查閱資料和問卷調查了解到了黃河流域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危害。隊員們親自觀看黃河入海和河海交匯現象,并在黃河入海口處收集黃河水,調查水中成分。發現由于黃河流域中游的水土流失,大量泥沙在下游淤積,因此黃河水呈黃色,經研究,黃河水質優良,含鹽量少。氫離子濃度在8至8.3之間,屬弱堿性水;總硬度每升3至6毫克當量,屬弱硬水;礦化度每升0.3至0.4克,沙和水比例約為3:1。

黃河水土流失對黃河三角洲地區產生一定影響。水土流失會破壞土壤肥力,造成農業減產;加劇溝壑發育,威脅工礦交通設施安全。嚴重的水土流失會使植被覆蓋率下降,生態環境惡化,淤積江河湖庫,河床抬升,加劇洪澇災情,從而影響水土資源的綜合開發和有效利用。這嚴重污染了海洋環境,威脅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到東營觀察,并對東營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作出重要指示,東營市也采取了諸多措施改善水土流失現象。在推動水土保持融入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工作中,東營市堅持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為統領,不斷加強整體統籌,形成水土保持全市一體化大格局,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最大化。黃河三角洲地區采取造林種草、因地制宜、因害設防等措施,合理安排工程、生物、蓄水保土三大水土保持措施,實施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取得很大成果。
下午,實踐隊來到紅光新村沿海大堤。這里靠近黃河入海口,海水含沙量大,河床較高。隊員們發現大堤附近沒有垃圾箱,靠近岸邊的泥沙地里有許多塑料膜、食品包裝袋等垃圾,部分塑料類垃圾進入土壤難以降解,不僅污染水體,還會造成長期、深層次的環境問題。沙地盡頭堆積了許多礦泉水瓶、易拉罐,還有部分棄置衣物。因此實踐隊進行海邊凈灘活動。隊員們分為兩組,一組處理廢棄衣物和塑料瓶,一組處理沿海附近進入泥土中的塑料類垃圾,并進行垃圾分類。隨后實踐隊在沿海大堤旁放上了垃圾箱,并在垃圾箱上貼上“保護環境,綠色生態”的標簽。

7月18日,實踐隊來到墾利縣紅光漁港,通過訪問周圍漁民,了解黃河入海口漁民四季出海及捕獲情況。霜降過后,天氣越來越冷,螃蟹螃蝦越來越肥,秋季是漁民捕獲最好的季節,捕獲的海產品大多為螃蟹、螃蝦、梭魚,一位漁民表示,黃河入海口的生態越來越好,水質越來越好,近幾年能捕捉到黃河口大刀魚,甚至發現了海獅。5-8月是魚蝦蟹繁殖的旺盛期,也是國家禁漁期。國家會往海里投放海蜇苗、蟹苗、蝦類以及魚類,紅光漁港的漁民進入調休期。
下午,調研隊來到了墾利縣的村鎮,對村民進行黃河文化知識和海洋知識的宣傳。在宣講過程中發現,墾利縣村民對黃河文化有所了解并一直關注著黃河問題。一名村民表示,村里人從小喝黃河水長大,村子里也接受過黃河知識的宣傳。隨后,隊員們對村民們講述溺水現象,提醒村民加強防范意識,防止溺水,注意安全。村民也意識到溺水現象的嚴重性,加強防范意識,防止孩童下水遇險。

7月19日,科考實踐隊到東營鹽文化館進行調研,整個展館再現古代海水熬鹽工藝和現代海水灘曬制鹵鹽工藝場景,隊員們看到了古代制鹽器具、歷史資料和海鹽文化產品。
7月20日,實踐隊進行黃河流域產業的調研。首先,實踐隊來到廣饒縣斗柯社區溫室大棚。這里主要種植西紅柿、火龍果等果蔬。種植人員表示,“果蔬在大棚里受季節影響很小,就像火龍果,四季均可種植。”這里的火龍果品種有黃金龍、紅龍果,具有良好口感和營養價值。隨著設施化農業、種養結合等措施的實施,東營市土地鹽堿化大有好轉,近幾年黃河流域生態不斷改善,土壤質量也不斷提高。設施農業在鹽堿地上生長出來的果蔬具有較高的鉀元素含量和酚類物質。
其次,實踐隊來到廣饒縣北戶社區養牛場。北戶社區充分利用種植的牧草進行牛的養殖,牛的糞便產生的有機肥再投到田里,實現循環利用。隨著東營市政府推出了農村養牛戶補助政策,農民養牛效益提高,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本次實踐,實踐隊參觀了黃河三角洲生態旅游區、東營市鹽文化館,熟知了黃河文化。通過走訪墾利市村民,將黃河文化和海洋知識廣泛傳播。通過采訪紅光漁港漁民,了解黃河入海口地區漁業和海產品的發展情況。通過調研廣饒縣斗柯社區和北戶社區,了解黃河流域種植業、畜牧業的產業發展情況,推動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