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青映丹心,數媒助非遺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的“活態靈魂”,是民族文化的生命密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找到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連接點,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深入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及傳承情況,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非”同尋常,“遺”心“遺”意實踐隊隊員于2023年1月2日走進德州市梁子黑陶博物館了解黑陶這一“取之泥土,淬火而生”的藝術。
品鑒黑陶文化,創意獨具匠心
1月2日上午,實踐隊隊員們來到德州市梁子黑陶博物館,工作人員熱情地接待了他們并帶領隊員們對博物館進行參觀。館內藏品眾多,亦有很多關于黑陶歷史的介紹。盤、瓶、罐、鼎等器皿在燈光下散發出厚重溫潤的光彩,一件件古樸與時尚相融的黑陶制品讓人仿佛穿越在現在和過去的時光中。隊員們從工作人員口中得知黑陶作為陶藝奇葩,上可追溯到早在父系氏族著名的大汶口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人文底蘊。梁子黑陶制作具有選材、濾泥、成型、雕刻等十幾道工序,采用軟硬刻等多種技法在素面黑陶上雕刻加工,每件作品都是大師們的心血鑄造而成,不僅飽含著制陶大師對藝術的不懈執著追求,更多的是對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默默傳承。
在參觀過程中,一件刻有白兔送喜圖的作品吸引了隊員們的注意,不同于大部分藝術品古色古香的韻味,這一活潑可愛的形象打破了隊員們對傳統藝術品的認知。原來,梁子黑陶將眼光投向了黑陶的實用化、訂制化,刻陶大師們除了將傳統元素與黑陶相融合,同時也在根據客戶的需要,將現代化元素如十二生肖、卡通形象等融入黑陶,賦予黑陶全新的生命力。
但憑數媒之翼,順應時代風向
工作人員提到,隨著人們對非遺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深入以及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梁子黑陶也運用新媒體、短視頻、直播等新型渠道傳播,實現了產品線上線下銷售二者并行。當隊員們向工作人員問起黑陶產品的銷售現狀時,工作人員說到,“新年之際黑陶產品銷量大大增加,但銷售人群以企業和政府單位為主,其實普通人現在對美的需求也比較多,在搬新家或結婚這種喜慶的時候黑陶也可以作為一件很好的禮品。”想到黑陶產品古樸大方的造型,涅槃重生的文化內涵,隊員們紛紛表示贊同。
隊員們還了解到博物館應用了虛擬現實(VR)技術,只需關注博物館公眾號即可打開VR視角,隨著手機鏡頭轉動,便可身臨其境參觀博物館。這種形式讓非遺能夠“聽得見”“帶得走”“學得來”,使之觸手可及。隊員們體驗后連連贊嘆,表示這種形式既能保存非遺作品,又能讓大眾更方便地參觀、了解非遺,可謂一舉兩得。
堅持以人為本,傳承工匠精神
隨后,實踐隊員跟隨工作人員來到一處工作臺,這便是制陶匠人向游客展示黑陶制作過程的地方。只是受疫情影響,匠人近期無法來到館內展示,實踐隊員們對此頗感遺憾。工作人員介紹道,除了在博物館內展示黑陶制作過程,梁子黑陶還積極組織陶藝進校園活動。目前,梁子黑陶文化園已經成為多所大、中、小學生校外實驗基地。不僅讓大家體驗到制陶樂趣,也拉近了人們與非遺之間的距離,讓更多的人領略非物質文化遺產所散發的獨特魅力,了解非遺,接觸非遺,在人們參與的過程中提高社會的非遺保護意識,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感知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傳承方面,實踐隊員得知梁子黑陶提倡集體式傳承,即每位藝人都帶徒弟,平時也會組織相關專業的大學生研習,為未來儲備傳承非遺文化的力量。并且,梁子黑陶多年致力于搭建黑陶技術交流平臺,積極培養大師、專業技術人員百余名,主導創作的上百件作品榮獲國家、省級獎項。正是“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以及堅持制陶工藝與文化承載相結合的原則,讓梁子黑陶成為人才聚集地。
德州梁子黑陶文化凝聚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人文內涵,來自大運河底部沉睡千年的紅膠泥,在火焰中涅槃重生,化為溫潤典雅的黑陶承載跨越千年的文明。實踐隊員在此次實踐活動后對黑陶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并深刻認識到了數字媒體對推動非遺文化傳播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新媒體語境下,面對非遺傳播的種種困境,必須將非遺文化空間進行再造,以此為扭轉局面的契機。實踐隊員們將繼續關注非遺文化,以數媒為翼,使非遺走出深閨,飛入尋常百姓家。
時間:2023-01-07 作者:王德馨 來源:中國青年網德州1月3日電 關注:
- 玄青映丹心,數媒助非遺
- 為深入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及傳承情況,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非”同尋常,“遺”心“遺”意實踐隊隊員于2023年1月2日走進德州
- 01-07
- 斷紋琴聲百年來,千年絕響今又聞
- “傳千年之絕響,燃萬古之明燈。”非遺傳承保護既是一道民生考題,也是一項發展議題。釋放文化底蘊,讓非遺走進現代生活,更好地滿足群
- 01-07
- 智者不惑
- 為實現弘揚傳播儒家文化,繼承保護家鄉文化,曲阜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杏壇春雨入鄉土,犁牛勤耕承鄉髓”調研實踐小組部分成員于2023年1
- 01-07
- 和而不同,美美與共
- 黨的二十大的召開再一次強調了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必要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作為我國傳統文
- 01-07
- 相逢意氣為君飲,體育游藝和為美
- 為更好的了解大眾對儒家文化的整體認同感、關注度;分析真正用行動接受儒家文化教育的大眾占比;了解大眾對儒家文化傳播途徑的需求有哪
- 01-07
- 品體育游藝之韻,論盛世以和為美
- 為了弘揚湖北體育游藝文化,孔儒文化當中的和的思想內涵,曲阜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杏壇春雨入鄉土,犁牛勤耕承鄉髓”調研實踐小組的梅捷
- 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