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袖起落時,仁于腔調中
水袖起落時,仁于腔調中
曲阜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杏壇春雨入鄉土,犁牛勤耕承鄉髓”調研實踐小組的梅捷,為了響應時代號召,弘揚湖北傳統戲劇文化,傳遞孔儒文化中仁的思想,通過走訪新列村,分發調查問卷,來調研人們對仁的思想以及對湖北戲劇的認知程度,并且給村民們講解孔孟文化中仁德的思想,讓人們更加了解孔儒文化中仁的思想內涵。
在實踐之前,梅捷在百度,知乎等平臺上尋找有關戲劇與仁的各項資料,并且整合打印出來,并聯系了新列村的村書記,詢問好了與疫情防控有關的詳細內容,并且最后確定了訪問時間,在實踐過程中,梅捷走訪各家各戶,分發調查問卷,并進行集中調查,將受眾人群按照年齡分為三個人群,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在受訪人寫完調查問卷后,給他們分發提前做好的資料,并且給他們解讀問題,最后給他們播放一段含有仁思想內涵的戲劇小視頻,來使他們對于仁思想的內涵理解更加深刻。
仁字從人從二,也就是人們互存、互助、互愛的意思,故其基本含義是指對他人的尊重和友愛。孔子的偉大思想既是時代現實需要的產物,更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他提出的「仁」就是繼承古代圣賢堯舜二王和周公等人的優秀思想而形成。而在湖北戲劇當中也包含著仁的思想,在此次調研中,人們的熱情都很高漲,非常的配合調查,也愿意填寫調查問卷,通過收集總結,梅捷發現湖北人對戲劇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黃梅戲女駙馬,“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的音調一響,不少湖北人就會跟著哼唱起來,在黃梅戲女駙馬中仁字的體現是必不可少的,從公主的退讓,到皇帝的理解,無不體現了一個仁字,在為政篇第六章中,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意思就是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后,還有余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可見孔子對仁德的重視性。
但是通過實踐調查,梅捷發現,當今人們對仁的思想觀念存有不重視和不了解的情況,很多人甚至說不出一句論語中包含有仁思想的語句,人們僅僅把戲劇當做消遣的工具,卻忽略了它本身的文化交流價值,而在不同年齡段的人們中,老年人群眾對于戲劇的喜愛性要明顯優于青年與中年,他們大多喜好那種搭臺唱戲的形式,而中年人喜好看網絡劇來了解戲劇文化,而大部分青年人不知道什么是戲劇,很多青年人甚至討厭戲劇文化,認為它可有可無。這種現狀讓人心寒堅定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我們要提高對戲劇的認識,振興傳統戲劇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是對獨特地域風情風貌的展示和傳播,是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現實需求。對于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認識上要有高度,戲劇是我國富有魅力的傳統文化,自中華民族出現文字記載的時候,就出現了戲劇的雛形,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經歷了幾千年的沉淀和陶冶,已經成為我們中國人引以為傲的一朵奇葩。同時“仁”作為孔子思想的核心范疇,便是儒學留給現代生活的一份“珍貴遺產”仁,不是現在所理解的仁慈、仁義或者某種單一的品德。天地客觀無情,人類需要關愛,只有人才能提供關愛,關愛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愛。
總的來說,通過此次調查,梅捷發現了現代人對于儒學文化的重視程度并不高,對于傳統戲劇文化的了解也不是特別深刻,尤其是現代的年輕人,甚至對這些文化有些忽視,這對于新時代青年來說是不可行的,春暖花開,萬物生長,遍地的糧食、水果、蔬菜,都不是關愛。關愛,只有人才能提供中國文明,雖然生活也較為困苦,但是總有相對平和的時期,能夠提倡仁愛,體驗人如果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做到仁、具有仁愛之心,上下、長幼、尊卑有序的禮治社會便不難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