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千年精粹,為往圣繼絕學
曲阜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杏壇春雨入鄉土,犁牛勤耕承鄉髓”調研實踐小組組員張文寧,通過現場教學的形式教授小朋友在家學習《論語》學而篇,并與此同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為了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以及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教育學生誠實、守信,指導學生的生活習慣,行為規范。教學開始先向小朋友介紹了《論語》學而篇。其教學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文義,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范。后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也就是人們口中的《弟子規》。《弟子規》中的“規”,當然就是指規矩規則。

張文寧還問到:“你知道‘弟子’指的是誰嗎?”“明確來講,實際上這個‘弟子’是泛指,也就是針對每個人而言的。所以《弟子規》中談到的規矩禮節是同學們乃至是老師都應該遵守的。現在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這篇古訓--《弟子規》。”張文寧這樣回答道。學習《弟子規》總敘,首先聽泛讀《弟子規》總敘,之后由張文寧領讀,最后讓小朋友試讀。在這一過程中小朋友一開始不能全神貫注,張文寧利用視頻的形式吸引小朋友認真聽講。下一步是讓小朋友理解“總敘”的意思。“總敘”概括了《弟子規》的主要內容:首先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言語行為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并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如果以上的事都做了還有多余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做學問了。有余力則學文--當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備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時間,再去學習文化知識和技能。
為了讓小朋友有更深刻的理解,又讓小朋友觀看了關于美德的故事視頻:《大舜的故事》--孝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但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干,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為諸侯。小朋友聽的入迷極了,也對《弟子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意識到作為中華民族的兒女,也應當像舜一樣盡心盡力的孝順父母。即使不能像舜一樣做的那么極致,但在家里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定要幫著父母干。比如說:擦地板,擦玻璃,倒垃圾,洗襪子等。給父母端杯水,為他們捶捶背。
不僅如此還教授了小朋友禮儀,包括回答問題要舉手,回答問題要起立。還讓小朋友學習了如何鞠躬。并在要結束的時候給小朋友留下了作業,包括背誦《弟子規》總序,回家給父母捶捶背。教授小朋友學習《論語》的目的也是想教育學生孝敬父母、體諒父母。培養學生的愛心,愛長輩,愛老師,愛同學,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除此之外孔子教育弟子學習,強調學詩,學樂,還與人的日常生活,學習緊密結合,把學習與修養落實到日常生活之中。這也是其一大特點,這也正與我們當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落實,推進相契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注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常化,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個人都能感知它,領悟它,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實際行動,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從《論語》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方面的很多啟發。
當今國際風云變幻,國際社會迎來新一輪動蕩的時刻,我們面對人類文明的未來,重新品讀《論語》中這些宣右智慧的論述,當然是很有意義的。這次社會實踐活動不僅教授了小朋友學習《論語》的相關知識,更為弘揚中優秀傳統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機活力。